皎洁如玉的月光洒在貌美如玉的佳人衣袖上,她像个天真的孩子般独自采摘梅花,之后又笑盈盈地撚著花枝,迈著小碎步,穿过深深庭院走回卧室。一路上暗香弥漫,倩影摇曳,笑靥迷人。
她为何在这静谧的夜晚独自采梅?是想将这嫣红的梅花送给谁?又有何事逗得她满面春风?不妨追随美妙的宋词,穿越回那明月当空的夜晚,走近词中佳丽超凡脱俗之美。
开头描绘的美人月下摘梅花的场景来自贺铸〈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这是一首小令,虽字数不多,但营造的意境若仙境般美妙,用字细致且传神,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仿佛那初春佳丽就在眼前。
更值得品读的是,词人描绘的这位美人不同于平庸女子,她纯真得像小孩,却也典雅高洁,遗世独立,这种不凡的气质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贺铸这阕词不单写景颂人,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含义,与其说该佳人是他笔下的一名爱慕的女子,不如说她更象征他的人生理想、他所追寻的精神境界以及他本人的缩影。
接下来我们不妨从写作的角度,欣赏该词的用字和写法,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对这阕词评价极高,赞之“句句绮丽,字字清新”。首句“楼角初消一缕霞”,开场便是不凡之笔!历代诗词写夕阳西下的有很多,而贺铸在此没有流于俗套,他选取的不是整栋楼被夕阳照射的画面,也不只是单一的夕阳,而是楼的一角在阳光渐渐消失之际变暗的画面。有点像摄影,没有把景物都挤在同一照片里,而是对楼做了不露全貌的处理。“楼角”、“消”、“一缕”能使读者脑海中立即产生好似亲眼目睹的画面——夜幕降临前,晚霞在天际消失,檐角因变暗也仿佛行将隐匿。
“淡黄杨柳暗栖鸦”写雏鸦栖息在初春尚淡黄的柳树中。“暗”字用得好,既和“淡黄”一样点出时间,也似前句写晚霞消逝,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南宋文学家胡仔评价该句“写景可谓造微入妙”。
后面“玉人和月摘梅花”看似普通,但细品才更体会其如画之美。民国词学家唐圭璋说:“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相映愈美”。该句妙在明月、梅花、佳人是相映的,月与花更衬人美。
下片,这位佳人一边笑,一边撚著飘香的花瓣和花枝回到自己的房间,然后放下窗帘紧紧遮挡窗纱。“笑撚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二句感情色彩跃然纸上,也把女主人公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令读者产生联想,留有馀味。
大家可能都会好奇:她只一个人摘花,为何笑得如此开心?是纯粹因为摘到了喜爱的花,还是因为想起了什么事?词人没有透露,留予读者猜想空间,该女子也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我们都能看出她的可爱与纯真。
回到房间后,她放下窗帘,从一个“护”字可看出她把窗户遮得很严实,一方面是因为冷,“东风寒似夜来些”也点明了原因;另一方面,她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空间,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这是她平时的习惯动作,足见她谨慎端重且洁身自爱。
唐圭璋称赞该词下片“生动活泼,如闻如见”。的确,这短短三句,越读越觉有味。值得一提的是“粉香”二字,代指的是花。假如此处还写“花”字,就会出现用字重复的问题。以粉香代花,视觉和嗅觉兼具,可令读者更觉身临其境。
聊到这里,顺便说一说宋词代字的讲究。词很注重含蓄之美。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值得参考,曰“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又咏书,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玉筋双垂,便是泪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正不必分晓,如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往往浅学俗流,多不晓此妙用,指为不分晓,乃欲直捷说破,却是赚人与耍曲矣。如说情,不可太露。”当然,这个意思不是说但凡出现桃、柳等字的宋词都不是佳作,而是说用字不宜太直白。如果刻意用一堆代字,那便是炫耀文采了,即走向另一种极端。但词真的很忌讳写得太露。
回到贺铸的这阕〈浣溪沙〉,不只是爱慕那么简单。结合贺铸其他词的特点,这位月下玉人的不俗是他曲高和寡的形象缩影,似写女子而不限女子,更多的是精神高度。贺铸性格耿直,最看不惯趋炎附势,是孤单的高洁之士,就像〈青玉案〉里那位凌波女子,抑或是〈感皇恩〉里“罗袜尘生步”的佳人。
宋词里还有哪些在明月下展现不凡气质的佳人呢?以下两位是心灵美与琴声美的代表。
相传南宋著名才女杨妹子曾作〈诉衷情〉一首:
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沉沉。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该词较易理解,写的是志高趣雅的主人公独自弹琴,她弹奏的多是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俗世之人难以欣赏。
大多数人爱听像流行歌曲那样的郑卫之音,也被称为靡靡之音。《礼记·乐记》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诉衷情〉词中所言的郑声指的就是郑卫之音。可惜,她偏爱德音雅乐,而世人偏爱郑卫之音,怎可能多知音?“不比郑声淫”起到的是反话效果,从而衬托词人之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结尾“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或许惟有清风明月理解她的一片冰心。
杨妹子的身份至今尚无定论,有说她是宋宁宗皇后,有说是宁宗皇后的妹妹。但她的确多才多艺,既擅长诗词,亦精通书法和绘画。
张先〈翦牡丹〉词中的“金凤响双槽”,堪比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琵琶女!
〈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看似字句平淡,实则功力极深!好似摄影,张先对美女的几处特写十分细致、生动。“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长长的巾带与薄薄的衣袖随风摇摆,这些结伴的佳人争相采摘香草,此处借用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令人不禁联想到天仙般的美。
夜幕降临,她们又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比撷香拾翠时更美了,此时开始弹奏琵琶,将满心难以言表的情感全都融入琴声,近乎要弹出古往今来的所有幽怨!
但即使弹得动听无比,又有几人能明白呢?有幸在今晚遇见知音,于是隔船邀醉,借酒消愁。词人对琵琶女面部也做了特写——“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纵然已不胜酒力,花容却依然美丽,颇有东坡笔下“醉脸春融”之韵。“眉相并”指琵琶女犹有心事,眉头紧锁,醉酒仍未能消愁。
既然仍未释怀,不如再弹一曲,与难得的知音共享。这里的“汉妃一曲”指的是琴曲《昭君怨》,汉妃指王昭君。尽管相隔千年,琵琶女与王昭君却有著相近的乡愁。琵琶女这些年背井离乡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惟有付诸音乐,打破这夜的寂静。
一曲过后,江面依旧无垠,明月依旧高悬,词人以景作结,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及东坡“人不见,数峰青”异曲同工,言有尽而意无穷。
词中不乏以景语结的佳例,这样的效果是可使馀韵延绵,意味深长。比如温庭筠“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李重元“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又如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说不尽的情感尽收于短短数字中。
今天的月下佳人话题先聊到这里,以后再分享更多妙语如云的好作品。我是清箫,下期再会!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签证”(Skills in Demand, SID) 相关的法规于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于细节不多,雇主和签证申请人必须留意签证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将不会有新的子类别。需求技能签证将与临时技能短缺签证使用相同的子类别号码“482”,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新标签。 任何在12月7号之前提交的482签证申请不受这些变更的影响。 需求技能签证有三个流派:专业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劳工协议流。前两个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这意味著该签证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间的区别,而不是长期和短期的职业短缺。劳工协议流将有效保留现有标准。至于针对低薪但关键职业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运,则无法预测。计划进入该流派的职业可能会通过劳工协议获得。 主要法规不仅修订了482子类签证,还包括相关的提名、赞助义务和雇主提名的永久签证。只有关键方面被突出强调。 该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修订现有法规,将子类的名称从“临时技能短缺”改为“需求技能”,例如,与签证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员豁免的规定。然而,这项新签证还有许多重要方面。 收入门槛 取代临时技能移民收入门槛 (TSMIT) 的将是1994年移民法规中设定的两个收入门槛: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