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法:人穷和心穷

澳洲事儿

人不可穷,穷是万恶之源,穷凶极恶,穷困潦倒,穷途末日……光是说穷的负面成语,就能从字典里翻出几十个,然而字典上又能翻出几十个说穷的正面成语,穷则思变,穷而后工,穷当益坚……所以人穷不要紧,只要人穷志不短,努力奋发,人穷是可以改变的。

然而做人最怕心穷,心穷之病,痼疾难医,什么叫“心穷”,且听我说来:

心穷是兜里有钱不舍得用,半瓣铜钱和人斤斤计较,固守贫穷心态。

据我观察,十六岁前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人,日后就是发了财也是不舍得花钱。我认识一位在中国发了财移民来澳洲的富翁,聊天时口气不小,似乎沈万山不及他富有,索罗斯要向他借钱,但只要打听到澳洲政府的福利蝇头小利,此翁决不放弃。他去喝咖啡,哪家咖啡店便宜两毛钱,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一位开了两家旅行社的熟人,他收了你高昂的手续费,带你去图书馆复印资料,才区区四毛钱复印费,口称没带银行卡,也要你支付,可谓一钱如命,实在做得出。

前些年回国,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老总,身价千万,他请我去他豪宅赴宴,还把国外留学的儿子招来作陪,儿子在吃饭时连抽几张餐巾纸擦嘴,朋友立即制止,说抽一张够了,嫌他太浪费。我笑著说,老兄今天已是百万富翁,但还是节俭成性,人富心穷,旧观念没有改变,他听罢也不禁大笑。

我认识悉尼一位七十岁多岁的朋友,已经拥有三幢出租房,银行里有几十万存款,可算富人,但还是心穷,日用品专买便宜货,还时不时去鱼店买死蟹回来煮,你劝他想开点,他说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就是舍不得花钱。他穷心固守,忘了还有几年花钱的辰光。

说到人富心穷的典型,要数齐白石老先生了,他住北京跨车胡同时,已经很富裕。他画一帧扇面,五只小鸡,标价五元。一位学生只有四元五毛,老爷子就画四只半小鸡,还有半只钻在石头缝里觅食,学生见了,问老人为何不画全,老人答,你少五毛,我就少画半只,这叫公平论价,老师要养活全家十多口人,如果你少给,他少给,叫老师怎么养家糊口呀!

五十年代初,周恩来带了埃及总统去齐白石画室参观索画,老人坐著,半晌不动,周问一旁的夏女士,夏回答,老先生的规矩是不见银子不落笔,周即令下属去银行取现金,放在桌上,老人见钱眼开,轻声道,这才对了,方始下笔。

齐白石晚年收新凤霞做干女儿,他把现金用报纸包裹,一扎扎藏进箱子里,对新凤霞说,我上半辈子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吃尽贫穷的苦头,所以钱是一定要看好的。齐白石晚年虽然有钱,但仍然是心穷,这也应证了我前面说的,十六岁之前的贫困生活,会决定往后一钱如命,舍不得花钱。

反之,说到人穷心富的典型,要数张大千了。

张大千十六岁前锦衣玉食,过惯富家子弟的生活,所以一生花钱如流水,经常寅吃卯粮。台湾历史博物馆老馆长何浩天先生告诉我:“大千花钱,仿佛明天就要天塌,今天有钱今天花……”从近年拍卖行展出的信札知道,他向朋友借钱,常有“穷鬼围城……前后账一并归还”等告急词,读来心酸。他在巴西时,最为困顿,字画卖不出去,还要寄钱帮衬国内的兄弟亲友,而“八德园”几十口人,又食指浩繁,不得不靠举债度日。无奈之下,他安排葆罗办养鸡场,自己和女儿心沛的的亲家合做猪鬃生意,取名“凤凰牌”,画了一只硕大的凤凰做商标,结果是无疾而终。他修建“八德园”时,在假山旁凿了一口井,取名“灵泉”,奇怪的是囊中无银,灵泉必是干涸,若灵泉冒水,必有客人送来银子,十分灵验。以致徐雯波开销拮据时,常去探看灵泉,冒水没有。前些年我去洛杉矶探望张大千的幼子张心印,问有末此事?他回答说:“那时他也不懂,只知母亲常叫他去看灵泉冒水了没有……”

张大千虽手头拮据,但花钱绝不手软,困境中“八德园”假山照垒,湖塘照挖,盆景照置,美食照吃……一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派头,可谓活得潇洒。

我有一个婶婶,是个老寡妇,六十年代时,每逢银行拿股息的前一天,她会叫一辆三轮车,上天蟾舞台或共舞台看一场绍兴戏,然后吃顿宵夜,将口袋里最后的几元钱花完,每月如此。小时候听父母提起她时,家父会说她想得穿,家母则说他“猢狲不留隔夜食……”

世界上有人穷心富,和人富心穷的两种人,闲来聊聊,添份笑谈。

希望阅罢此文的看官,不妨点评一下,你是属于哪一种?

二〇二三年二月十八日与食薇斋北窗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