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勋爵岛回来,女儿询问观感,我想起了那儿一个度假村门前的标语,“Lord Howe Island —Just Paradise” 。Paradise的中文是天堂,也有译成仙境和乐园的。这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一个名词,至于那里的模样,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已知去揣测和想象。自然,每个人心中的paradise就会千差万别。
从豪勋爵岛回来,女儿询问观感,我想起了那儿一个度假村门前的标语,“Lord Howe Island —Just Paradise” 。Paradise的中文是天堂,也有译成仙境和乐园的。这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一个名词,至于那里的模样,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已知去揣测和想象。自然,每个人心中的paradise就会千差万别。好在一个叫亨利的海军中尉在1788年发现了这个岛,一个可以图示这个词语准确含义的地方。
豪勋爵岛算是小众旅游地。提起它的名字,周围的人多是一脸茫然。这个海岛的面积,地理位置,对人数的要求和价格等天然和人为的高门槛,限制了我们凡人的准入资格。
豪勋爵岛的长度只有十一公里,最宽处也就是两公里,窄的地方只有0-3公里。这样的面积和许多磅礴壮丽,大开大合的山水相较,袖珍的像一盆景,难以引起游人的关注和热度。
它孤悬海外,处在澳洲和新西兰中间的塔斯曼海上。距离悉尼700公里。岛上只有一条供小飞机起降的短跑道,小飞机的飞行时间近两小时,而驾驶帆船则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
岛上常驻居民只有三百六十位。为了保护环境,澳洲政府严格限制游客的数量,同时在岛的游客不能超过四百。也就是说,岛上即使满负荷运转的日子,总数也不能超过八百人。
可就这方寸之地,却集中了天地自然的精华,保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游客来到这里,除了我们通常观景的平视以外,还可以像鸟儿一样俯视大地,像鱼儿一样翔游,看到无比神奇的海底世界。来一场全方位,立体的漫游,感受这人间仙境的美妙地方。
俯瞰,并不需要去乘坐飞行器,或通过无人机的镜头。岛上西面是大片的珊瑚礁浅滩,其余三面全是悬崖,随便爬上一个观景点,就可以俯瞰那些漂亮的海湾,形状奇特的巨礁和浪花盛开在石板上的灿烂。
通往这些观景点的狭窄小路,只经过简单的修理。有木板搭成的台阶,有夯平或踩平的土路。很多的时候需要手脚并用的攀爬。大部分步道在徒步的级别里是四级,属于中等偏难的程度。看标识距离似乎不远,单程大都不到两公里。可攀爬起来感觉翻倍不止,也许标示的距离是平面直线的长度吧。走了三条中等线路后,没有胆量再去Mount Gower那条需要向导和绳索,难度五级的长线路。
Muttonbird point 那里有个观赏Masked Booby(塘鹅的一种)的平台。从一个当地导游打听到这个地方,就冒着雨和湿滑的山路爬上了山。这种鸟很大,翅展有一米多。隔得很远就能听到它们像鹅一样的叫声。因为距离太远,又没带长焦,从照片上看只有一些小白点。不过,它们生活的离岸巨礁,看起来很有气魄。
这种鸟喜欢生活在这种离岸的悬崖上,澳洲本土很难见到。幸运的是,最后一天的早上,在一个叫Middle Beach不算高的悬崖上,我找到了他们的另一个据点,这次离得略近,算是认清了它们的嘴脸。意外的收获还有离我很近的两只乌燕鸥(SootyTern)开始还奇怪为什么它见了我不飞,站起来时也没见地上有蛋。回来查了好久方才明白,这是一只尚不能飞的幼鸟,长大后腹部,脖子和脸颊就会变成白色。
Malabar Lookout 是全岛风景最好的地方。第一次爬上这个观景点是阴天,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只在下山时,才看到了寥寥三五个人。天气转好后,我又在午后又上去了一次。站在悬崖顶部回望:海岛南部高耸的双峰在云中若隐若现,连接着中段蜿蜒的海湾与丛林,美妙的身姿妩媚动人。正前方几个散落的小岛轮廓分明,植被绿的沁人心脾。下方的礁石板上,湛蓝的海水和白色浪花不断拼出各种造型,很有震撼的视觉效果。到了傍晚时分,夕阳把Ned海湾里的海水涂成了一片金色。
在悬崖顶部转了一会儿,独享着广角中变幻的美景。一转身和一双黑亮的圆眼睛目光相碰,一个红色的巨喙也似乎闪动了一下。慢慢俯下身来平视,低矮的灌木丛里,横卧着一只漂亮的白色大鸟。体型有家常母鸡那么大,眼神温顺,身体一动不动,看样子正在孵窝。
仔细观察,看到了它尾部的两根红色羽翅。在树枝绿叶中时隐时现,目视约有一尺半长,这是热带红尾鸟。(Red tailed tropical bird)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那天早上和两个观鸟者聊天,她俩还说起这种大鸟的神奇,在求偶时会表演倒飞和直飞的特技。可惜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能得以相见。
这奇遇是上天的赐予。按动了几下快门,我放下了相机,专注的看了一会儿。地上,有一片不小的蛋皮,大鸟的翅膀内有东西在蠕动,过了一会儿,一只黑色的喙从翅根的羽毛里伸了出来,还打了一个哈欠。看样子小鸟刚孵出不会超过一两天。为母则刚,鸟也同样。保护幼鸟的责任感,让这只大鸟一直勇敢的直视着不速之客如我。
回到观景点的标志牌旁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对刚爬上山的母女。她们下去看了又返回,说是来过这里几次,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而且是这么近的距离。那位母亲连连道谢,感谢我的分享成就了她们旅游的高光时刻。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激动的心跳难以自抑,爬山的疲劳也不翼而飞了。
豪勋爵岛的地势呈月牙形,陆地又多是凸起的山峦峭壁,把西边的一大片淡绿墨绿相间的浅滩拥在怀中。和周遭的深蓝色大海对比鲜明,去过大堡礁的人一看便知,这里是有珊瑚环礁的浅滩。
从北面的Old Settlement Beach下水,游二十米左右去浮潜,能看到起伏很大的珊瑚礁,成群的热带鱼。我下水了两次,没有见到这里常见的海龟。不过,这里处在最南端的珊瑚礁海域,不用乘船就能见到大量的珊瑚礁,成群的热带鱼和个头很大的彩虹鱼,已经让人难以置信了。
岛上浮潜,潜水,和鲨鱼,海龟同游等各种跟团游的项目很丰富。因为离岸的距离短,一般都是两小时到半天。参加了一个两小时的浮潜,十分钟到达,下了三次水,看到了三个珊瑚礁群。回来后意犹未尽,第二天又去了一次。最后的一天报名参加与海龟同游,可惜因为海涌太大取消了。
去浮潜的这些珊瑚礁群一般都是在浅水区,高耸的礁石有时会紧贴着游人的身体,给人一种下到了海底的感觉。像是变成了一条鱼,周围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同伴,它们是那样的色彩斑斓,身姿曼妙。与鱼为伍,在五颜六色,高高低低的珊瑚丛中穿梭,看到蓝色巨蚌一张一合的嘴巴,栖息海底,一动不动的电鳗,还有从身边急匆匆划动着四肢远去的海龟。这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却无限奇妙的世界。
这次下水带了吴二的Gopro,新玩意很不听使唤,水下操作也看不清楚,下了两次水后,相机也进水罢了工。没有多记录水下那些美妙的时刻,比相机的损坏更让人遗憾。
对于不愿意上山下海的游客来说,单在平地上随便走走,沿途所见也会让你目不暇接。木鸡(Woodhen)和红眼斑秧鸡(Buff Banded Rail)的几乎随处可见。这些人畜无害的小可爱们,在政府和驻岛居民的保护下,自由自在的生活成长,木鸡数量已从灭绝的边缘恢复到了正常。
沿着海滨漫步,只听见鸟儿的叫声在松林里熙熙攘攘,各式各样的海燕,鹱,燕鸥等叫不上名字的海鸟多在高枝上栖息孵窝,有一种白燕鸥(White Tern )愿意栖在低枝上,给观赏者提供了方便。这种海鸟全身雪白,尾巴呈剪刀形。眼睛深邃黑亮,像是被重重的描过眼影。无论颜值还是飞行姿态都美丽典雅,所以它还获得了一个仙女燕鸥的称号。
在小卖部的旁边,一只还不会飞的白燕鸥就待在这个粗枝上,四天里来回经过,它一直老老实实的等着被喂。旁边另外一只看样子是皮小子,不停的动弹,不知怎样挪到了一个广告牌上,在那待了两晚,又不知了去向。
神圣兰翠鸟也在海边常见,这里食物丰富,它们捕获一种小蟹,似如探囊取物。所以海边的礁石上,经常有它们伫立或快速穿梭的身影。
晴朗的傍晚时分,西海岸边是豪勋爵岛最迷人的时刻。环礁浅湾宁静如镜,停泊的小船仿佛在梦里。夕阳给海湾涂上金色,沙上的水湾宛如一面面金色的铜镜。Gower山和lidgbird 山也终于摘下了它们的头纱,完整展露了真容。山岚,树林,海水,沙滩,海鸟和游人,都沐浴在橙色的光芒里,一切都那么安详,静谧,美好,正是天堂的完美投射。
Gower和Lidgbird这双峰海拔虽不到千米,但是地势陡峭,山顶大部分时间被云雾笼罩着。给豪勋爵岛平添了几分仙气。很偶然的,它还会被蘑菇云盖顶,蘑菇云的边缘平滑清晰,如同一顶质量上好的毡帽。下下图带着毡帽的山峰,是我从未见过的奇景,配着水波不兴的海面,细腻的沙滩,星星点点的小船,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恰是豪勋爵岛最好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岛上的人文气氛。为了环保,他们真是做到了极致。进岛有严格要求,比如把鞋底的土刷干净,包里的渣子抖落彻底。下飞机时,有小狗检查旅客的包裹。岛上的小卖部会借给顾客布袋子,来避免塑料袋子的乱用。沙滩边上的垃圾桶除了分类严格以外,还有一个专放塑料碎片的大桶。我见到两位年老的女士,顶着炎热的太阳在沙滩上寻找海浪潮上的细小塑料碎片。本来以为她们是志愿者,聊了几句方知她们只是普通的观鸟爱好者,度假时决定要拿出一上午来清理海滩,以避免被在这儿孵窝的鸟儿们吃下。
岛上的旅馆门不上锁,想上哪儿拔腿就走,不用担心东西丢失的麻烦。步道旁有住户放着的水果箱,后边有个诚实钱箱。Ned海滩有个提供鱼食的地方,也是自觉投币。岛上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人们见了面亲热的打招呼问好,工作人员开车路过,也会用手势致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这儿都成了一家人。
这里的漫游,没有日常的忧虑和琐碎的羁绊,一朵野花,一只蜘蛛,也会给你带来满心的欢喜。一个个惊奇的发现,一次次屏住的呼吸,更会让你对自然与生命发出由衷的礼赞。当你身体里的细胞充满了新鲜和快乐的氧气时,潜入清澈透亮的水中,你会觉得是与无数个美人鱼在一起畅游。回到陆地,在温润宜人的空气中,你甚至能看到小仙女们踩着草尖的快乐舞蹈。
作者:莉莉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签证”(Skills in Demand, SID) 相关的法规于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于细节不多,雇主和签证申请人必须留意签证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将不会有新的子类别。需求技能签证将与临时技能短缺签证使用相同的子类别号码“482”,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新标签。 任何在12月7号之前提交的482签证申请不受这些变更的影响。 需求技能签证有三个流派:专业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劳工协议流。前两个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这意味著该签证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间的区别,而不是长期和短期的职业短缺。劳工协议流将有效保留现有标准。至于针对低薪但关键职业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运,则无法预测。计划进入该流派的职业可能会通过劳工协议获得。 主要法规不仅修订了482子类签证,还包括相关的提名、赞助义务和雇主提名的永久签证。只有关键方面被突出强调。 该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修订现有法规,将子类的名称从“临时技能短缺”改为“需求技能”,例如,与签证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员豁免的规定。然而,这项新签证还有许多重要方面。 收入门槛 取代临时技能移民收入门槛 (TSMIT) 的将是1994年移民法规中设定的两个收入门槛: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