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

【人在澳洲】墨尔本二三事

一·维多利亚赛马追记

维多利亚赛马俱乐部是世界顶级赛马俱乐部之一,赛马被誉为墨尔本市民一件屏息呼吸的赛事,我们有幸亲眼看到这场一年一度的赛事,终生难忘。

观众凭票络绎入场,看台分楼上楼下和马场围栏外平面。进入赛场,但见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欢乐的海洋里歌声嘹亮,五彩缤纷的人群把气氛推向高潮。

当此之时,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各种奇装异服的达人们汇聚成风情万种的花花世界。尤其孩子们画着各种脸谱,表演着天真童稚的节目,还有人利用这个机会压上赌资一碰大运。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借用赛马开始之前和中间休息时间,场内见缝插针表演各种精彩节目,小商贩们也趁此机会在场内叫卖各种饮料、快餐、美食,惹得馋嘴的孩子们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购买各种零食。作为世界顶级的赛马会,既是顶级骑手赛马争雄的竞技台,也是星光熠熠高规格的社交场。赛马的速度和激情点燃人们的内心世界,赛场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装扮优雅的女士和男士侃侃而谈,他们随着场内气氛的起落欢呼、呐喊、畅饮、攀谈,成为人与人一场社交的盛宴。自然插播的节目使赛事更加丰富多彩,赛马场除过赛马,似乎也是在“赛人”。热闹不过人看人,各族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各种潜能,充分表现自己,赛马真不啻为墨尔本人的狂欢节。

赛马开始,骑手们精神抖擞,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牵着自己心爱的马匹从专用通道入场。电视屏幕开始播报进场的骑手姓名和马匹年龄以及曾经参加赛事的战绩。绿茵马道内侧电视采访车和各种比赛监护车整装待发。十位骑手身着紫色、黄色、蓝色彩装,披挂整齐,踩蹬揽缰,矫健潇洒。战马有白色、黑色、枣红色,雕鞍玉辔,雄赳赳,气昂昂,膘肥体壮。人与马华丽亮相,引动赛场一阵欢腾。

比赛规定马龄必须三岁以上,绕环形绿茵场3200米。一切停当,只听一声枪响,骑手跃马扬鞭,呼啸而起,马如离弦之箭奋蹄向前奔驰而去,骑手屁股离开马鞍,弯腰弓背,半趴伏在马背上,人与马合二为一,形成流线体,流星一样从观众的眼前飞驰而过。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呼喊声震天价响,快马再加鞭,赛马场成了一片欢呼的海洋。蓝天、白云、绿草,五彩缤纷。马嘶、人叫、鞭响,齐声欢唱。铁骑竞发,互不相让,骑手争雄,尽力洪荒,争相在万人聚焦下以显荣光。人上有人,天上有天,杰中自有杰中王,开始大队呼哨而过,难分伯仲,临到大半场以后分开了先后次序,最终10号马首先到达终点,勇冠三军。

说起10号马感觉很奇怪,开始,我看见主人牵它出场时扭扭捏捏不向前走反向后退,好像瞧不起其它选手,不愿意和它们同台献技,又好像有本事的人在关键时候故意拿捏拉架子,抬高身价。结果,一上场就与众不同,名列榜首。回想当年学生时期运动会赛跑我也是这副德行,上场前蔫不滴滴,没精打采,不被人瞧起,一旦起跑,便奋勇当先,人畜怎么这么相像啊!不知赌徒们有几个把赌资压在这匹有点矫情的10号红鬃烈马上,世间之事有输有赢,有哭有笑,多面人生构成多面社会。

二·墨尔本市区点滴游

早6点,和煦的阳光徐徐升起,我一个人静悄悄起床,独自踩着轻快的步子,迎着朝阳沿着雅拉河堤岸游览。雅拉河两岸树木成荫,河水清澈见底,一股草香味扑鼻而来。墨尔本美誉花园之州,雅拉河是墨尔本人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东部的马特洛克山,西经墨尔本流入霍布森湾,河流的上游是森林和牧场,是澳洲畜牧业的发祥地。雅拉河东西流向,把墨尔本分成南北两大部分,北部是早先开发的古城,老式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相互映衬媲美,颇能给人提供游览和历史回味的精神源流。南部则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虽然高大但外形各异,楼距之间各种绿化带掩映着楼裙,河岸码头上川流的人群使整个空间增添动感和乐感。有了雅拉河的滋润,一代又一代的移民才在这里定居生活了下来。在墨尔本市区无论走哪个方向,蓝色的雅拉河两岸树木成荫,河水好像一条蓝色的带子在身边缠绕,让人感到十分惬意。由墨尔本市区任选一个方向,向前走去一公里,都是天然的风景区。墨尔本能被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除了地处太平洋海湾外,城中的雅拉河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早晨,天还没亮,几个硕大的热气球在城市上空漂浮,好像空中的星月被这美丽的城市所吸引,想来到这里安家落户。远瞧闹市区高楼缥缈在云雾中,随着太阳的升起,慢慢地露出妆容,好像出水芙蓉的少女,一夜安眠苏醒后经过精心化妆渐渐出来和人们见面。美丽的雅拉河上早已人群鼎沸,各种运动花样翻新。皮划艇、山地车、跑步、竞走,五花八门。朝阳散发七彩霞光,雅拉河波光潋滟,桨起船飞,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人声喧哗,水花飞溅,你追我赶,激烈中而不失秩序,拼搏中尽显英雄本色,劈波斩浪,在大自然中焕发能量,情景交融,更加增加了自然的无穷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澳洲华人不断地渗透。华人有华人社区,唐人街,建筑风格,店铺装饰,语言文化等都带着深深的东方古国的烙印。站在唐人街头的牌楼下看熙流的华夏同胞,似乎还在中国,只是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情舒畅。

作者供图

内人是基督徒,走至墨尔本史旺斯顿街中心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哥特式蓝石砌成的大教堂,不由得驻足打量,原来是圣保罗天主教堂,教堂有100多年历史,三个高耸的尖塔显示早期英国移民的建筑工艺和对信仰的虔诚。轻步走进教堂内部,空间宏大,灯光朦胧,高高的穹顶和墙壁彩绘富丽堂皇,斑驳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向地面,釉烧地面砖熠熠放光,质感很强的木制设备庄重沉稳,整个教堂高雅肃穆。教堂内有低头祷告的,有查经的,有参观的,人群虽然流动不止,却安静有序,神奇的殿堂给人心灵上一种震撼,不由内心产生一种神秘与威严,低下头祈求上帝保佑人间平安。

衡量一座城市文明以及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看看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一类设施的标准是一个极重要的鉴别标志。去墨尔本参观维多利亚美术馆,她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美术馆之一。远瞧美术馆好像是一座中国式青灰色围起来的城楼,周围环绕着护城河一样的清澈的池水,进入门廊内才领略清水玻璃镜面屏门不断有水幕从上不断流下,恰似孙悟空的水帘洞一样。进入大厅,钢结构屋架建成的流水玻璃幕墙以及高挑的玻璃顶棚,清新敞亮,游人可以坐下来闲聊观后感,也可以喝点咖啡,吃点小点,享受一下小资生活。

作者供图

美术馆拥有70000件馆藏作品,包括照片、雕塑、绘画,从旧的玩物到屏风画面,从澳洲土著民艺术作品到早期英移民的生活设施,分门别类,争相映辉,这些历史的、当代的艺术珍宝带给人是遥远的澳洲维多利亚式风情,而从这些奇异的风情旅行中又能领略到澳洲人的现代风采。走至油画厅,一幅色彩深沉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离家出走多年失信的丈夫一天突然推门回来,正在料理家务的夫人惊吓得不知所措,家犬扑过去好像是认亲,又好像是推搡陌路之人,画面逼真生动,故事深刻感人,看着室内家具什物和男女主人公的表情,陷入沉思梦幻般的境域里,衍生出无穷的想象,他们的聚散离合,酸甜苦辣该有多少难以描述的故事啊!

三·墨尔本的郊外

离市中心五公里以外的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是一座完全供人自由游览休憩的公共绿色自然家园,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占地40公顷,建于1845年,没有围墙,甚至没有大门,不收门票,游人随意出入。园内佳木葱茏,芳草如茵,清新的空气,荟萃的花木清洗着尘世被污染的心灵,踏入园林一下子使一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聆听微风掠过树梢的声音,乃是风与树一起低声吟诵诗歌。瞧望鲜花与绿叶绽放的笑脸,乃是花与叶诉说他们之间缠绵的爱情。诗情画意,处处是诗仙画圣采风的地方,倘若李白在世,看到这一切,不知又会流淌出多少动人的诗篇。世界各地三万多种植物和花卉在这里安家落户,如此之丰富的植物园让知识浅薄的我叫不出名字,只能走马观花,欣赏这千姿百态的景观。湛蓝色的奥内曼托湖蜿蜒流长,湖两岸缓坡地形向上延伸,像两只绿色的翅膀闪动着带着一汪碧水向上飞翔。湖边芦苇随风荡漾,雌雄野鸭成群结队在湖中浮翔,珍贵的黑天鹅成双成对,脖子上带着编制的号码,高傲地看着岸边的人群,这儿没有伤害,既是人类的天堂也是鸟类的天堂。湖心岛上紫色的薰衣草散发着芳香,锦鳞翔集,小船顺水漂流,一会儿被树木掩映,一会儿又被湖水搅扰得癫狂。人借风景景喜人,新郎新娘与伴郎伴娘步入自然搭建的婚姻殿堂,构成迷人的画面。

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道上,沐浴着绿色的海洋,聆听着小鸟歌唱,蓝天白云,惠风和畅,宠辱皆忘。

傍晚,从公寓楼向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SOUTH YARRA),一百年前的建筑古朴典雅,维多利亚建筑群中偶然突兀几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写照早期英国殖民的民族感情和生活习惯。夕阳映照着我的背影,看着影子朝着前方漫步,在神秘的温婉中,与光芒相随,与影同行,东瞅瞅西看看,街道两旁纤尘不染,男女青年大步流星,快速的英语交流恰似美妙的鸟鸣。女孩抽烟好像是一种时尚,烟在清滢动人的纤指之间燃烧如同那深蓝色的指甲有一点深邃,一点妩媚,一点迷情,云腾雾绕,散发着浅淡的芬香。傍晚马路边,咖啡馆,啤酒屋,卡拉OK厅,灯光幽暗,年青人成群结队,酒杯交错,一觞一咏,唱歌跳舞,笑语喧哗,尽情地释放各种情绪,佳酿醉春花,笑脸添红霞,人借着酒兴,散发青春期独有的魅力,灯光暗淡,情意绵绵,梦幻般的环境梦幻般的人演绎着梦幻般的故事。

路旁的树木不做过多的修剪,任由自然发展,好像自由的人民充分发挥其天性。傍晚时分,经过两棵枝叶茂密的大桉树旁边,几百只鸟雀睡眠前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开会,又好像在争论什么问题,人有人言,鸟有鸟语,生物之间各自保留自己的生命方式,这是上帝的安排,路人们视若无事,没一个人去招惹这些弱小的生灵,倒是给街区平添了一道风景。澳人爱鸟的习惯名不虚传,市中心有一座纪念第一位抵达澳大利亚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紫铜雕像,在他头顶三角军帽上站着一只洁白色海鸥,安详地看着街景,啄着羽毛,窃窃私语,甚至在上边拉屎拉尿,也没人管,无知者无罪呀,一切生物都赋予天性自然。一点一滴都是老移民的心血和智慧,都是情感和思想,也是文化和历史。

(2021.3.22回忆录)

本文作者:拜怀德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1年11月6日 17:42

Recent Posts

一对大熊猫抵达阿德莱德

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星秋”和“宜兰”经过15 个小时的飞行,从中国抵达了澳大利亚。 Read More

4 hour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国家创新签证”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4 hours ago

铁路大罢工 悉尼跨年烟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圣诞假期汽油价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圣诞期间,全澳的司机都面临高油价的打击。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尔本将超过悉尼,成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国游客无人机“窥探”澳洲军舰 引发热议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渗透无处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