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董氏奇穴与靳三针针灸疗法

Jimmy Zhu靳三针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流产者,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 份。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或宫颈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胚胎抗体生成等。近年更发现与染色体异常有密切关系,约占5%左右。

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只能用宫颈口缝扎术,进行手术治疗。即在孕12〜20周期间进 行宫颈口缝扎术,如有流产或早产征兆,及时拆线,以免造成宫颈严重损伤。若保胎成功,需 在预产期前2〜3周入院待产,待出现临产征兆或剖宫产时再拆除缝线。

许多中医医生在治疗习惯性流产时,千遍一律使用“治肾方”,疗效不理想。习惯性流产属中医学“胎漏”、“滑胎”等范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肝藏血,语出清代著名医家“医神”叶天士,这不是否定“肾为先天之本”,而是特指肝对女性健康的重要性。汉代著名医家“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共11 条9方,其中治肝治血有3 方,无治肾方;《妇人杂病脉证治篇》共22条17 方,其中治血治肝有4 方,治肾2 方。可见,“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以“养血柔肝”论治的在妇科疾病。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肝血虚而肝阴不足导致阳用太过,胞宫筋脉拘急,故令胎元失固;子宫筋脉拘急,局部气血流通不畅,更加重了胎元失养的状态,这是导致妊娠妇女流产的根本原因,而肾虚、气血不足、血热等因素是导致此病近一步恶化的病机。

董氏奇穴针灸是台湾董景昌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既源于传统的针疗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另一方面,靳三针针灸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 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也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疗方案,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特效穴为通肾、通胃、通背穴任取一穴。靳三针针灸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配穴为“阳三针”、“阴三针”、“三阴交”、“子宫穴”和“卵巢穴”。“阳三针”由关元、气海、肾俞三个主穴组成,临床多作强壮补虚以治疗中气不足之症。“阴三针”由关元,归来,三阴交三个主穴组成,主治妇科疾病。“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治疗肝脾肾三脏失调、冲任气血失常所致的妇科疾病。“子宫穴”和“卵巢穴”为经外奇穴,根据临近取穴原则,对改善子宫内环境和卵巢功能有显著疗效。不同症型辅以配穴:气血虚弱者加天枢、归来以补血养血; 脾肾两虚者加脾俞、太溪、命门以补肾健脾;阴虚和湿热型的患者加阴陵泉、内庭以滋阴清热;血瘀型患者加太冲、膈俞以活血化瘀;失眠者配以内关、四神聪透百会。针灸治疗时间宜在经后期和排卵期,经期暂停,一般连续隔日针灸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虞。

此外,习惯性流产也可采用“针药齐施”之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和迅速。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载:“肝苦急,急食甘缓之,以酸收之”,《叶天士女科全书》载:“有屡孕屡坠者,由于气血不充,名曰滑胎”。例如:“芍药甘草汤”酸肝化阴,以缓筋脉拘急,有明显的解痉止痛的作用,故可有效地缓解宫缩,固护胎元。菟丝子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对妊娠起著重要作用,证实“寿胎丸加味煎”主要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使其保持安静,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并具有雌激素样活性,促进卵子生长发育。由此可见,抑制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宫缩是防止流产的重要途径,中医“养血柔肝”则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有效治则。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