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尔氏症的靳三针针灸疗法

Jimmy Zhu靳三针

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明明意识很清楚,却天昏地暗站也站不稳,只能趴在地上不停的喘气,这是美尼尔氏症患者都有过的共同经验。美尼尔氏症也称“耳水不平衡”,是内耳淋巴水液的不正常堆积,引起天旋地转般的眩晕,并合并有恶心、呕吐、盗汗、耳鸣、听力减退、耳朵闷胀感等症状,这个疾病是西元1861年由法国的美尼尔(Meniere)医师发现,因此称为美尼尔氏症。

目前西医学关于美尼尔氏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主要的学说有内淋巴吸收障碍与生成过多、免疫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内分泌障碍等,治疗以抗晕动、利水消肿。在急性发作时,主要是注射镇定剂,慢慢让症状过去。若药物治疗不理想,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减压术及前庭神经节神切除术,手术后患耳的听力会因积水减少而改善,优点是可以保留听力,缺点是有大约25%的病患,仍会发生眩晕。

美尼尔氏症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眩”,“头风眩”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著作 《黄帝内经》中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指出:“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 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中医学认为美尼尔氏症与“风、火、痰、虚”有关,“风”是指体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如气候变化就与此病症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早晚温差过大、气温骤降时,会使得血管收缩而引起症状发作;“火”是指肝火,耳朵与中医经络的肝胆经络有关系;“痰”是指不正常的水液堆积,这与西医的观点类似;“虚”则是指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衰退。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所谓的 “靳三针” 是指:(1)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 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也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诊疗方案,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美尼尔氏症的配穴称“晕痛针”(四神针、太阳、印堂)及“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伴气血虚则加气海、血海、足三里,血瘀头痛加内关、血海、丰隆、阴陵泉及合谷穴,肝阳头痛则加入太冲、太溪、侠溪及三阴交穴,肾虚头痛加太溪、肾俞及悬锺穴。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穴位,使之得气,针刺实症用泻法,如果伴有虚症者,可用补法。此外,美尼尔氏症也可采用“针药齐施”之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与迅速。中药治疗梅尼尔氏症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的体质与病情来处方,治疗方向包括了温阳利水、补益气血、滋阴补肾、平肝熄风、燥湿化痰等,常用的药物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半夏天麻白术汤等等。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主张针药并重。清朝著名针灸学家孙李学川,强调“以汤药治其内,以针灸治其外”,才能做到“通内外两家之筏,而使之左右逢源,会归一致”。自古有建树的医家们“针药齐施”,内外相扶,并一直沿用至今。

靳三针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快血流速度,消除内耳积水,从而达到止晕的疗效,是普通针灸方法所不及之处。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网页考证)。先前接受中西医治疗无效的美尼尔氏症患者,可以采用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针灸治疗。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