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塔斯马尼亚恶魔”是澳洲极具象征性的濒危动物,早在数千年前于澳洲大陆本土消失殆尽,目前仅在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可以找到野生袋獾的踪迹。 不过在最近,澳洲自然环境保护组织Aussie Ark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复育行动,表示已将26只塔斯马尼亚恶魔送到澳洲大陆一处动物庇护所,将展开阶段式的繁殖、复育、野放评估与试验。
在澳洲大陆绝迹超过3000年后,外号“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的袋獾,最近重新引进了澳洲!
袋獾是澳洲极具象征性的濒危动物,早在数千年前于澳洲大陆本土消失殆尽,当前全球仅在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可以找到野生袋獾的踪迹。
不过在最近,澳洲自然环境保护组织Aussie Ark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复育行动,表示已将26只塔斯马尼亚恶魔送到澳洲大陆一处动物庇护所,将展开阶段式的繁殖、复育、野放评估与试验。
袋獾是世界上现存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动物。因为叫声刺耳而被当成是恶魔的化身,因此也叫做“小恶魔”。
别看“小恶魔”安静的样子萌萌的,让人心生怜悯,但是它们的脾气可坏透了!经常动不动就和同伴撕咬、大打出手。因为它的坏脾气,被视为对人类有威胁,因此曾被过度捕杀,导致一度濒临灭绝。几千年前,他们就在澳洲大陆绝迹了,只能在塔州看到他们的身影。
袋獾一般昼伏夜出,以猎捕其他动物或吃腐肉维生,野外平均寿命仅约6年。在过去,袋獾曾因被认为可能咬杀家畜,而遭人类大量猎捕,导致其数量锐减。虽然后来有关保护法规让数量一度回升,但1990年代以来,一种叫做“袋獾面部肿瘤病”(DFTD)的未知疾病,让袋獾遭遇物种危机。
这种不明传染疾病,会让袋獾面部与口腔内部,长出大小肿瘤,进而影响袋獾正常进食,最终导致饥饿死亡,且至今仍无法找到根治办法。
2006年,科学家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小恶魔之间的癌症是种群内部传染的!它们互相撕咬就能彼此传染癌症!真是太可怕了!
据估计,1990年代中期以来,塔斯马尼亚恶魔的野生数量已从15万锐减至2万5000只,并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为了拯救这个物种,科学家们展开了研究。
“小恶魔”的悲惨情况需要大家格外关心,它们提供了科学家们一个研究癌症的最好样本。同时也惊醒了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界的生物环环相扣,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少一个物种之后会产生什么可怕的结果。所以这次把“小恶魔”放归澳洲大陆显得特别重要。这次,自然环境保护组织Aussie Ark在新州Hunter region的Barrington Tops,放生了11只小恶魔。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也在同一个保护区放生了另15只袋獾,总共放生了26只。按照计划,明年他们还要继续放生20只。
澳洲这片土地保存了其它地方不存在的古老动植物。不过,澳洲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稍有失去平衡,就会导致巨大灾难。这也是为什么澳洲是世界上物种灭绝率最高的国家! 这次把“小恶魔”放归澳洲野外是该保育组织“野生化”澳洲使命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去年的林火造成了大批野生动物和植物死亡,许多考拉也无家可归。澳洲的自然环境保护组织还要努力去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专家认为,重新引入“小恶魔”到澳洲大陆,可帮助控制负鼠和小袋鼠的泛滥,以及减少野猫和狐狸的数量。因为这些动物的泛滥,让很多澳洲本土的小型动物都生存艰难。“小恶魔”回山后,将有助本土的小型动物的恢复。
Aussie Ark的总裁Tim Faulkner说,释放这些小怪兽是该国生态恢复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但对于这项被Faulkner称作“历史性”第一步的计划,也有更保守的意见抱持疑虑。澳洲迪肯大学的生态专家里奇指出,任一物种再引入到任一生态系统,其实都存在一定风险,对动植物都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
据悉,在2012年,袋獾引入塔斯马尼亚东岸的玛丽亚岛,造成了当地几个短尾水薙鸟 (Short-tailed shearwater)群落的消失。尽管袋獾确实让玛丽亚岛另外2种会猎食短尾水薙鸟的外来物种——猫与刷尾负鼠(Common brushtail possum)——数量得到压制,但袋獾也被发现会开始吃海鸟的蛋与雏鸟。
不过,当前澳洲方舟与多个保育团体合作的袋獾计划,虽然终极目标是期待能让袋獾回归它们早在千年以前就已为家的澳洲大陆,但当前仍只是在庇护所适应观察的初步阶段。
对于未来进度,Faulkner也乐观地称:“我真的相信随著时间流逝,塔斯马尼亚恶魔会成为澳洲大陆寻常的一份子,3000年前他们就在这里了,对于生态环境来说,这千年不过一眨眼。”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10月10日 13:15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