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怪异的事发生,有人在车站透过墙壁听到空置的站台传来小孩玩耍的声音。车站的工作人员于是进去检查,看看是否有小孩偷溜进去玩。未料打开门进去看,里面连个人影都没有......
悉尼的地底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世界和故事。据说被闲置的地下隧道很多,有些是建好了从来没用过,有的则是用了一段时间现在已不再使用。许多人都对地下世界和他们的故事感到好奇,这里让我们看看悉尼的地底世界是怎样的~
St James 车站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它是悉尼最长的闲置隧道,也是悉尼最早投入使用的城铁车站。
当悉尼地铁在20世纪20年代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有人提议把铁路通到 Bondi 和 Northern Beaches 去。工人们于是顺手多打了几条路,让通道从 St James 站台往两个方向各延长了一公里到 Hyde Park 和 Cahill 高速路那边。
不过后来悉尼的经济经历大萧条,增加地铁线路的计划只好被搁置了。但是这些多出来的通道并没有被浪费掉,反而拥有更加刺激精彩的生活。
St James 到 Circular Quay 这一截在1933年到1934年间曾被用来种蘑菇,最鼎盛的时候可以一个月产出4吨多的蘑菇!
之后,在二战期间,地铁站南边的空间被用作防空洞,后来澳洲皇家空军(RAAF)一号分队拿这当营地,而女子辅助军(WAAAF)则使用雷达在这里搜集警报。这个隧道在关键时刻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今天,我们在Mitchell 图书馆对面还能看到指挥中心入口的水泥台阶。在1968年, 通往地下的木头阶梯早就被火烧毁了!
St James 车站除了在用着两个站台,被闲置的还有两个,这可说是战争留给悉尼历史的纪念品。
后来人们发现,废弃通道的南边尽头积了很多水,10米宽的隧道里的积水有一公里长,最深的地方竟高达6米。人们于是把这滩积水称为 St James 湖。
据悉,当时地下湖刚被发现时还开放给人们去那儿游泳,但如今St James 附近的闲置隧道都已不再对外开放。人们只能够通过影视资源来窥探到里面的样子。其中一个艺术项目《An UnRequited Space》就是在这隧道拍摄的。艺术家在拍摄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大铃铛。
另外,一套在2011年上映的伪纪录片恐怖电影《隧道》(The Tunnel) 也是在 St James 的废弃隧道拍的。故事讲述一群人被隧道里的怪兽逐个杀死。
如果你细心的话,在 Central 中心车站坐电梯的时候可能注意到26和27号站台的按钮,那才真的是幽灵站台。
据说在很久以前,原本Central Station 所在的区域是一片公共墓地。后来人们在1901年,把那片地方的尸体挖出并转移到别的地方。但是还有一千多具尸体无人认领。剩下的尸体很多都是生前被区别对待,郁郁而终的“外来人”和“异教徒”。
这个车站在1970年规划修建的时候,早就计划好有27个站台了。本来计划24和25号站台是给去东区的火车用的。但是东区的线路很久没有开通,这两个站台连铁轨都没铺。
因为没用,车站就干脆把24、25的号码给了一开始设定里的26和27号站台。也就是说,现在叫24和25号的站台,本来应该是26和27号。
这就是为什么去24和25号的电梯好像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空置的站台在他们的上一层,电梯要跨过两层楼的距离。
传说有怪异的事发生,有人在车站透过墙壁听到空置的站台传来小孩玩耍的声音。车站的工作人员于是进去检查,看看是否有小孩偷溜进去玩。未料打开门进去看,里面的环境却出奇的安静,连个人影都没有,外面世界的喧闹声也听不见了。据说就算当时是夏天,里面也透着渗骨的阴凉。
由于站台的墙壁很厚,而且隔音效果良好,所以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解释传出去的声音。
这条铁路在建设时没有计算好,道路又弯又陡,蒸汽火车经常爬到一半就卡在半路,因此没多久就被遗弃了。后来人们建立了一条新的铁路取代它的位置。该隧道入口周围经常有铁路工人,而且时不时会有火车经过隧道旁的铁路。
由于Cowan Bank 的火车隧道 Boronia No. 5 没有被锁死,所以有些胆大的朋友会偷偷溜去附近看看。不过这个地方不是对外开放的,因此还是小心为好。
当你开车经过蓝山的 Barnet Street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个隧道入口生满了杂草,那就是旧 Glenbrook 隧道的入口。
这条隧道总长 660.3 米。因为要省钱,所以没有修通风口,导致隧道里的空气很差,隧道里常年渗水,增加了车轮打滑的风险,所以最后也是被人嫌弃,人们也是建了一条新隧道来替代它。
旧的隧道后来被用来种蘑菇。二战的时候澳洲皇家空军(RAAF) 曾用它来储存炸弹和化学武器。
后来人们又弄了条小路通往隧道。小路现在是一条步行小道,在 Explorers Road 附近还能找到小路的标记。
如今,旧 Glenbrook 隧道的北入口已经封死了,从 Great Western Highway 和Governors Drive 的附近的水库起步,穿过一片又湿又软的灌木丛,在水库边边下面就是东入口。
Greycliffe House就在 Nielsen Park 的坡顶,这小屋已经有将近170年的历史了。
小屋的周围鸟语花香,感觉非常温馨可爱,所以经常有人租用小屋来大摆筵席。
许多到过小屋的人都不知道,小屋其实有个地道,地道通向一口谜一样的水井。这个水井到底是什么时候挖的,用来干什么的,一直到现在仍是个谜!
悉尼第二条海底隧道不像其它隧道那样给车走的,它是给电缆通行的,把电从Ultimo电站引入北岸。隧道从1916年开始动工,共花了10年才完工。
隧道是用混凝土、铁块和基岩建设。隧道中间是个大房间,里面有个往海里排水的大泵。本来在1952年悉尼的发电业务转手给the Electricity Commission的时候,他们是愿意保留隧道和电缆的。不过由于隧道被水淹了,在1696年的时候正式被停用。如果你在 Manns Point 找到一块古老的混凝土块的话,你就找到了入口。
Northside Storage Tunnel绵绵延延的有20公里长,它就埋在悉尼北边的地下。管道的平均横切面直径长达6米,可以开车进去。从2000年开始,Lane Cover 河附近的水就是使用Northside 管道运到 North Head 的水厂净化的。
这个管道只有技术人员才能进去! 维护人员也30年才去一次!深入到管道里是很危险的!,因为里面充斥着硫化氢,而且进去后很难找到仅有的几个出口。
悉尼第一个完工的城市水利系统便是这条The Tank Stream了。它原本是一条地下小溪,当年Arthur Phillip 看中了它,便选择了 Circular Quay 作为新的殖民地。此后的40年里,当地的居民都是用 The Tank Stream 作为饮用水水源的。
后来在19世纪80年代起,小溪严重受到污染了,人们再不从那取水喝了。此后不负责任的人还变本加厉地把脏东西排到那里,最后小溪惨变成下水道。
The Tank Stream 里最高的管道离地面只有1.5米。当你在下面时,你会听到经过的车声,和水柱流动的声音完美合奏。据悉,每一年Sydney Living Museums 都会举行两次游览Tthe Tank Stream 的活动。票价大约是$30~35 一个人。
在 Watsons Bay 南边的 HMAS Watson 地下有很多战争时用的地道和军堡。Camp Cove 的一条石子路就是1871年留下的战争遗迹,军人使用这条路运输军火到 South Head。
后来,一系列新的隧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人们加建,把HMAS Watson与用于卸载军事物资的Camp Cove码头连接起来。因此隧道变得很深很绕。虽然现在很多军堡的入口都被钢门锁住了。但是战争的种种痕迹化还是可以从外面看到。
澳洲皇家海军的网页有很多关于 HMAS Watson 的历史介绍,大家可以去浏览:
https://www.navy.gov.au/history/base-histories/hmas-watson-history
想了解更多悉尼地底的世界,大家可以阅读一些书籍和到一些网站去浏览哦!
《Subterranean Sydney》,Barbara Kennedy 和 Brian Kennedy 写的书,在州立图书馆可以找到。
Off Track,ABC的音频节目。主持人深入到废弃的隧道录制采访 Tony Eid, 新南威尔士交通局最高行政官。Tony会为大家讲述隧道的故事此外,你还能听到在隧道里真实的环境声之外!
网址链接:
这是关于军事基地的页面:
https://www.visitsydneyaustralia.com.au/tunnels-military.html
这是关于废弃地铁隧道的页面:
https://www.visitsydneyaustralia.com.au/lost-rail-citycircle.html
悉尼的 Open Day 可能有探索地下世界的机会,之前就有卖过进入 Central Station 26、27号站台的票哦。
喜欢探险的朋友不要自己跑到地下道哦,因为下水道和地铁隧道里的空气不好,下雨时还可能导致淹水及带来生命危险。此外,警察已在隧道里装了传感器,预防人们违法进入地铁隧道。如果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就会给调度中心发出警报,届时你可能会被警察捉!
(责任编辑:欧阳宇琦)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7月28日 02:13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