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圈的朋友传来消息,说叶永烈走了,我顿觉有些突兀,记得他是一九四零年出生的,比我大七岁,还年轻啊。随即我给他夫人杨惠芬老师挂电话,电话是一位女学生接的,说杨老师悲恸过度在休息,我不便打扰,只请转告「节哀顺变」,便惆怅挂断。
我和永烈兄相识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一九七六年一月,我进少儿出版社工作,社领导安排我帮戴山同志筹办《少年科学》杂志,联系有关部门,走访老作者,记得刊名的书法,是我持了社里的介绍信,请上海画院周慧君和钱茂生两位书法家写的。他俩各写一条,选用时因嫌周慧君的字太娟秀,就选用钱茂生的。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少年科学》终于出版了,因为戴山当过「上海出版系统造反队司令」属三种人,不能当领导,科长由江南造船厂工人出身的黄廷元担任,总编是张伯文,我当科学幻想和科学小品方面的编辑。
《少年科学》创刊号的第一篇「科学小说」是由叶永烈写的「石油蛋白」。我们在讨论刊物专栏时,考虑到用「科幻小说」这个名字,可能会有资产阶级浪漫之嫌,所以栏目名用的是「科学小说」。
叶永烈的「石油蛋白」,是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此稿发表后,曾经受到一位极左者上纲上线的攻击,诬说有政治背景和阴谋。在这场争论中,我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写下了《棒喝可以休矣! 》一文为他辩护。以致他在二零一二年,为我《半空堂记游》一书写的前言中还提及:
「亚法为人正直、热情、快人快语。由两件事,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一是我的《石油蛋白》成了十年浩劫中唯一公开发表的中国科幻小说,居然有某位『左公』怀疑这篇科幻小说有什么特殊的政治背景。亚法得知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在1982年7月5日写下《棒喝,可以休矣——陈述一些历史事实》 ,依据自己的亲历的《石油蛋白》发表经过,用事实予以痛斥……」
那时《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也开始编新版,叶永烈在学生时代就是该书旧版的作者,听说编新版,他经常用自行车载来一大摞一大摞的稿件,发黄的稿纸,粗犷的字迹,数量颇为惊人,以致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有相当的篇章都是叶永烈的文章。原来他在十年动乱中,没有误入歧途,浪费才华。编辑部的好几位同仁都忙着为他编稿。大家惊叹他的勤奋和明智,倾佩他的远见和冷静。
一九七八年六月,中国科协在上海浦江饭店召开「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我作为年轻的科幻作家被邀参加,同时参加的有郑文光、萧建亨、童恩正、刘兴诗……我们八人聚在一起,由叶永烈执笔,写了一首长诗,登在六月一日《文汇报》的头版。
可叹的是,当年参加会议的科幻作家,除刘兴诗和我之外,其余的都过世了。
记得会议结束前的一天晚上,高士其前辈在上海大厦的住所接见了我们。
一九七八年的夏天,我和简毅一起把《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样书送往他家中,简毅是该书的封面设计美编,他为此得了全国装帧一等奖。
那时叶永烈住在漕溪北路500弄,一条破陋巷子里,房子很小,进门是一张台子,台子后就是床。我俩把书搬进屋里,杨老师热情地从床底下搬出西瓜招待我们,临走,还塞给我们一大把大白兔奶糖……
我之所以至今还记得他漕溪北路500弄的地址,是因为那时候《少年科学》的稿费和样书都是我寄的。
九十年代初回国,永烈兄嫂多次请我去徐家汇附近的「和记」吃饭,某次在桌上他跟我提起,有一家电讯公司,请他在同意书上签名,用「小灵通」作为手机品牌的冠名权,他同意了。我问他们给你专利费没有?他说没有。我说生意人不该欺负读书人,他们应该付你专利费的,他哈哈一笑说,别人也这样给我讲,并不介意。
一九七九年由于李政道的提议,安徽科技大学设立了少年大学生班,老社长陈伯吹亲自带队,由戴山和我陪同,邀请叶永烈等四人前去采访。
在安徽大学,叶永烈带我去见他的老朋友温元凯先生。
《安徽日报》知道叶永烈来了,向他约稿,因第二天一早要见报。半夜报社派摩托车来招待所催稿,只见他躲在房间里,用复写纸夹在两张稿纸中间,一式两份,奋笔疾书,倚马可待,出笔之神,令人惊叹。
八十年代初胡耀邦掌权,那是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政治环境最宽松的年代,有关方面知道叶永烈居住困难,掌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批条给上海房地局交办,按理说有这样级别的批示,永烈可以挑选好的地段,但是他只在原住址附近,选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公房。
房间小,藏书多,那时他的两个儿子叶丹和叶舟也大了。他把阳台封死做书房,两个孩子同住一间房,住所依然很逼仄。新居的装修得非常简单,至今留给我记忆最深的,是贴在书橱上,方毅赠他的一条题词,字幅不大,是用硬笔写的。
搬进新居后,我在他家中吃过一次晚饭,那时他母亲也在,饭菜是老太太做的,大碗盛菜,非常朴素,老太太母仪风范,非常和蔼。
晚饭后,孩子回房做功课,到了七点钟,他喊:「出来看晚间新闻。」孩子们非常顺从,一声不响出来,看完新闻后,他又喊:「回去做功课。」孩子又乖乖地一声不响,回房间去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虽然我和永烈很熟,但很难用文字描绘他的表情,他举止庄重,不苟言笑,但不苟中,又带着几分诚恳的微笑,微笑中又蕴藏着热情和睿智,似乎和他的禀赋一样,学理科出身,又有出色的文科天才,我凡胎肉眼,说不清。
有一次我和杨老师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说「一个家庭有个严父非常要紧,如果家中父亲没有权威,孩子很难成材,我做老师,这样的家庭我见了很多。」
他们的两个孩子,叶丹和叶舟都非常优秀,一个由美国GEC公司派驻在台北,一个也在美国的大公司担任重要职务。
说到永烈的成就,少不了杨老师的功绩。
前些年我去他天钥桥路的新居,的客厅里挂着两条书法挂轴,一条是陈伯达的墨迹,他指着另一条说,这是杨老师父亲的墨宝,老人家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
一番寒暄后,他俩陪我参观了「沉思斋」书房,永烈指著书橱里排放整齐的文件夹说:「这些都是这些年我俩去世界各地采访的录音资料和照片,是她帮我编号整理的……」语句中透露出无限深沉的爱和感激。
杨老师高兴地指着写字台上的电脑和打印机说:「亚法,现在永烈的文房四宝改朝换代了。」
他俩陪我去楼上,到用游泳池改建的书房里。永烈取出一本四角翻阅得卷起的《巴顿传》说:「叶丹小时候把这本书看得滚瓜烂熟。他到美国GEC公司求职时,总裁面试,问他,你知道我们美国有个巴顿将军吗?小丹把巴顿将军的故事背了一遍,高兴得总裁当场拍板,并派他做亚洲部门的总经理,常驻台湾。」
离开他家时,杨老师指着桌子边的几瓶酒说:「朋友送来的,永烈不喝酒,亚法你拿去喝了!」我看见其中还有茅台,自然就却之不恭了。
二零零七年五月,永烈夫妇来澳洲做讲座,在悉尼时,我陪他俩参观景点,看到他俩并肩携手,一路细语的时候,我暗暗羡慕和祝福他俩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的幸福晚景,同时脑子里浮出一道公式:(1+1)=∞;(1-1)=0。一对志趣相投的夫妻共同奋斗,绝对可以建立一番大事业,而一个夫妻志趣相悖的家庭,一定是一事无成。
我一九八八年出国后,知道叶永烈改写文物传记了。他作品喷薄,硕果累累。但盛名之下,谤也随之,我回国和个别所谓的作家朋友聊天时,他们满脸不屑,有的甚至以正统文学自居,揶揄他的作品文学性不强,没有创作性,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比喻和形容……我只用一句话回答。若干年后,或许你们的作品统统将被扫入垃圾,甚至被后代嘲笑,而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和纪实作品将还会有人翻阅,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曾经印刷三百万册,影响过一代小读者,这就是明证。
叶永烈留下作品可用浩瀚二字形容,且不说他采访陈伯达、胡乔木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了文字和录音,也不说他的《四人帮兴亡》、《江青传》……更不说他影响一代人的科幻故事,光说他顶着极左思潮,敢于采访傅雷家属、马思聪家属,介绍梁实秋等一系列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将是功德无量的。
老友孙树棻先生,曾经跟我谈起过上述问题,他很赞同我的观点,他说:「我在作协开会时,跟这些尽磨嘴皮子的人争论过,千说万说,叶永烈的勤奋是你们远所不及的,他写的数千万字,就是叫你们抄,你们都没有这份苦功!」
在一个朝晋暮楚的社会里,知识分子的求生是不容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时代的冷暖,只有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知道。他知道我文笔锋利,壮怀激烈,曾私下跟我说:「亚法,写有些事情要述而不论,多记录事实,少发表议论,议论留给后人,一旦丧失发表权就犯不着。」这是多么委婉和机智的忠告呀!
我和永烈的最后的联系是,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八日,我在上海发了个Email给他:「永烈兄:好久不见,谅必兄嫂都安好?我近日在上海,29日返澳。不知你在上海,还是在海南岛避寒,如方便,约时来拜见你。」随即,收到他的回覆:「谢谢,我因赴美劳累,目前住院,容日后见面,祝春节愈快!」接着又发来了一篇小文《不言当年勇》,文前加了句跋语:「摔了一跤,把我摔醒了,明白了老之将至。」
去年,我在微信上看到,永烈把藏书和采访资料都捐给了上海图书馆,上图做了个「叶永烈专藏」,欣慰的是,他多年的收藏的书籍和资料,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归宿。
我和永烈兄相交四十余年,要说的花絮很多,但随着记忆的衰老,渐渐地朦胧了。他和我的通信至少有近百封,都是手写的,可惜我出国时,都留在办公室没带走,当废纸处理了,现在想来殊为可惜,否则也可以归入他的专藏中。
虽然在最后的Email通信中,我知道他住院,总以为为他只是从美国回来,旅途劳顿,休息一阵就会康复,他毕竟只比我年高七岁,人生八十不算老。下次见面时,还想和他商量,共同出资,仿效陈伯吹老的「儿童文学园丁奖」,成立一个「科幻小说奖」,鼓励和提携写科幻小说的后进。不料他遽然走了,而且走的时辰这么不巧——瘟疫期间,而我被囚在悉尼家中,不能前往吊祭。
呜呼哀哉,永烈兄,百般无奈,我只能在地球南端,遥望故国,你不沾酒,只能一酹咖啡,为你送行了!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七日于半空堂南窗
作者:王亚法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5月26日 12:07
位于澳大利亚新州Berowra Waters的Berowra Waters Inn,以其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水景,成为了悉尼最独特且令人神往的高端餐饮圣地之一。这家餐厅不仅因其优雅的氛围和美轮美奂的景色而闻名,更因其创新而精致的菜肴赢得了无数食客的青睐。从只可通过船只或水上飞机到达的特殊地理位置,到每一道菜品的精心雕琢,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作为一种享受美食与美景并存的方式,Berowra Waters Inn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如果说有哪种用餐体验能够完美地结合美景与美食,那无疑是Berowra Waters Inn。从市区出发到餐厅附近的码头,再乘坐私人船只航行,五分钟的航程便足以让你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融入那片宁静的丛林与水域之中。船只接送是免费的,这种便捷的水上交通方式也让这家餐厅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和隐秘感。站在船头,环顾四周,绿色的植被与碧蓝的水面交织在一起,眼前的风景美得令人屏息。餐厅坐落在一座简洁的沙岩建筑内,玻璃百叶窗让每一位食客都能享受无障碍的水景。餐厅的设计极为简约而不失奢华,洁白的内饰、宽大的皮质餐桌以及温馨的灯光,使得每一位前来用餐的客人都能感受到无比的舒适与尊贵。 Berowra Waters Inn。(图:提供) Berowra Waters… Read More
在悉尼的Qudos Bank Arena,一场充满怀旧情感和音乐激情的演唱会拉开了帷幕。Take That,这支英国传奇组合,用他们超过30年的经典金曲和热忱的舞台表现,再次点燃了现场观众的心。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关于青春、回忆和情感的集体狂欢。 Take That。(图:Andy Kershaw) 自1990年成军以来,Take That迅速成为了90年代男孩乐队的巅峰代表。无论是动人的和声、充满感染力的舞蹈,还是他们永远年轻的笑容,这一切都为他们赢得了无数粉丝。如今,尽管团队从最初的五人缩减为Gary Barlow、Mark Owen和Howard Donald三人,但他们的艺术生命力依然旺盛。 本场演唱会的设计更趋向于亲密与真实。舞台布置摒弃了以往的奢华与杂技式的舞美表演,转而聚焦于三位歌手本身。这种简约而深情的演绎形式,让观众得以专注于音乐和歌声本身,感受到岁月赋予他们的深沉与韵味。 Take That。(图:Andy… Read More
位于墨尔本西部的Coles全新 24 小时顾客履行中心有 700 台机器人、人工智能(AI)和 1000 名员工,比一般超市更忙碌、科技含量更高,只需五分钟就能完成一份 50 件的超市订单。 在 COVID 疫情加速数位销售后,Coles 耗资 4 亿澳元在墨尔本和悉尼建立自动化顾客履行中心。在… Read More
周一(11月18日),警方在布里斯本中央商业区的巴士站逮捕一名手持30公分猎刀的男子。 当日下午2点30分左右,警方接到报案称有一名持械男子在Roma St车站。 在警方公布的录影中,一名警官说:“放下刀,马上放下刀!”“放下,马上放下,把刀放下,放在地上!” 警方表示,该男子从腰带中取出连鞘 30 公分猎刀,并依照警官的命令将刀丢在地上。 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说:“该男子未对任何公众或警方做出任何威胁。” 警方已控告这名 18 岁男子在公共场所持有刀具,他于 11 月 20 日在布里斯本裁判法院(Brisbane… Read More
澳洲一位顶尖医疗经济学家表示,滥收病人费用的医生应该在公共名册上被点名羞辱,针对莫宁顿半岛(Mornington Peninsula)涉嫌滥收病人费用的医生的集体诉讼也可能将递交。 近日,病人受促检查联邦医疗保险记录,以确保没有被医生错误收费。 维州莫宁顿半岛(Mornington Peninsula)数十名麻醉师和外科医师被指控蓄意诈骗、收取双倍费用和私吞帐外费用。 据《时代报》报导,控诉书指控一群医生为自己的财务利益而向病人收取高达 5000澳元的自付费用,将其伪装成预约费或行政费,同时,这些专科医师发布了参与医疗保险公司的无间隙费用计划。 Margaret Faux 博士认为,如果指控成立,或许可以透过集体诉讼帮助消费者。 她说:“我们实际上需要尽快让这件事呈现在法官面前。”“这封举报信是一份大礼,因为它给检察官所需的一切,让他们可以快速、轻松地获得事情的真相。” Faux表示,值得关注的是,有指控称医生在没有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收取费用,这是违法的。 她说,举例而言,收取超过 1000 澳元的麻醉行政费用,却没有任何解释,这可能会被视为“可疑”,因为法律规定消费者必须使用… Read More
12 年级的学生正在回避教育学位,有大量已开始攻读教育学位的学生退学,使毕业生人数减少数千人。教师表示,高工作负荷以及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正将他们赶出这个行业。 新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开始攻读教育学位的学生人数和比率持续下降。2023年,只有11099名新州学生开始攻读教育学位,占大学新生的10.46%。而 2020 年则有 15,022 名学生,占大学新生的 12.54%。 过去 10 年来,在四年内完成本科教育学位的学生人数也大幅下降。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在 2020 年开始攻读学位的澳洲本科生中,有 29%…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