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本书的原始稿本时,我正在赶一幅画,太太把书稿抓到手里抢先读开了,她一边读一边猛拍蜷在沙发里的大腿,连声高喊:“写活了,写活了!”读到齐家贞老大不小苦学英文的窘相时就忍不住咯咯大笑,说:“哎呀,就是这么回事哟。”
跟往常一样,齐家贞发现不了自己的天才本事,她的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自由神的眼泪—-父女两代囚徒的真实故事》)出来后,她浑然不知其文学成就和社会价值,直到专业写手和业余写手们齐声喝采,她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说“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不是说“兴高采烈”是因为她并不希图被写手们所认同的文字荣誉,她渴望的、孜孜以求的是这段淹没消逝的历史被读者们重新知晓,她特别看重“写什么?”殊不知她的文字天赋却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经意地自然流露出来了。这本《蓝太阳——她重生了,在澳大利亚》是同样的情形,齐家贞写完了不知道它受不受用于读者,心里的石头又悬了起来,于是我立马给她追了一个电话去,说:“你这本书已经把我太太征服了。”
接下来,它又征服了我。
作为同样的移民,我读起这本书来心领神会、回味无穷,酸、甜、苦、辣、麻、咸、淡、鲜、涩、生一齐涌上心头,它的情节性、真实性、生动性和文笔的洗练以及幽默感实实在在、可捉可摸,完全就是活生生的系列生活再现。
非平庸之人,必遭不平庸之事。齐家贞的一生总是与跌宕起伏绑在一起,沿著她的生活轨迹去探寻,你会发现不可思议的、戏剧性的事情总是周期性地在她身上和她的周边发生,围绕著这些事情,就有了她和她的亲人、朋友的沮丧、悲伤、憋屈、兴奋、欢笑、愤怒、离合……在这本书里,你会读到如下精彩情节:
——她因为没有方位感,常常在回家时在自己住宅外围的街道徒步探索一个多小时然后依然找不著北。走得越累,离家越远。
——在路上,因为冒失驾车,窗玻璃被一个愤怒的黑人青年一拳击得粉碎,在险些遭到进一步攻击时,青年被他车上一个同样年轻的女人唤回去了。
——买了一辆二手车却不能上路,仅仅为了让四个轱辘转起来,她被骗了一次又一次,都是拿钱去上当。
——半夜,住房的窗玻璃被疑似结下樑子的歹人用飞石砸破,房间里只有她和她的小女儿。
——为了能把中国的弟弟办来澳洲,欢天喜地捧起四千刀血汗澳币递进一个不相识的人怀里,就因为听说他能通过关系办成这件事,当事情没办成对方耍赖不还钱时,齐家贞才发现:钱出去了,收据没进来。
——两次中风住院,脑子不但没罢工倒闭,还一如既往的通泰好使,往朋友家里打电话从来不查号码,脑袋一转,号码就跳出来了。这还不算,她还不依不饶,写下了三大本长篇纪实小说和许多短篇文章。
——四十七岁开始学英文,从老记不住单词却又顽固地不耻下问成为被同学们躲避的对象到今天基本上能干出同步翻译的事情,一点不“卡壳”。
——把融资得来的巨额现金夹在书中混出中国海关,没遭拦截;在香港某楼梯间又一张一张取出来,没遭打劫。
——遇到一个高大体面、仪表堂堂、比她小五岁的西人很有耐心、很绅士的追求,然后她让他达到了目的。这里头的两情相悦、摩擦碰撞而又不离不弃是现代社会里的一出古装戏。他俩两鬓斑白后又一齐返璞,驾车去郊外兜风,打捞童真的快乐。
——为了尊严,跟“房东”对决,被立即扫地出门。
——对中国人热情真诚相待却反被中国人恶毒踏谑欺负。
——极度需要钱,努力挣钱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她用钱干了许多她认为比钱更重要的事情。
——经历了女儿从闹精神危机的自杀到回归平和到发奋学习取得高考极佳成绩到攻读法律和中文双学位并成为职业律师的全过程,母爱的伟大在不厌其繁的细节中屡屡呈现。
——在一生的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总能逢凶化吉、总能得著好运。
——老来立了个遗嘱:死后全部遗产捐赠齐氏文化基金会。摸不到半厘钱的独生女儿柳欣说:理解妈妈,支持妈妈。
……
以上若干,无疑都是一般读者所期待的文学作品的“可读性”,然而,倘若仅仅是情节的可读,这部作品还没能显示出它的全部价值。它的另一个价值就是齐家贞在人生、社会等诸多际遇上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的思索与总结。说到这里,我要停顿一下,给这个《序》”拦腰加一个“塞”:
齐家贞这个人活了几十个年头,人生经历不可谓不坎坷,可她就是没有城府,一点也不阴险狡诈,任何人只要跟她一接触,就觉得此人阳光灿烂、嘻嘻哈哈、单纯诚挚、和蔼可欺,是一个很好抹抓的人。正因为如此,许多决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离奇事情都会集中发生在她的身上,在“水很深”的中国人中,她很容易招人轻蔑、很容易被人提起领口乱耍。再形象一点讲:当两恶相对时,双方城门都扎得紧,恶便不能启动;但是,当恶与善相对时,恶便放肆滚滚而出。齐家贞就是一个不断被恶所倾轧的人。这个不幸现象(或者说事实)的另一面积极意义是:它们直接给齐家贞观察和分析人性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摸到了这个“塞”,就有助于我们理解齐家贞轻松随和地做人和深刻思想之间的关係。
这个关係是一个什么关係呢?我的解答是:一个脱节的关係。我这样说,并不是指她的感性积累与理性思索之间的因果关係脱节,而是说:她的思考总结(成为我们可见的成型于书本的文字)的逻辑性和深度是每一个与她相识相交相熟的人感到难以置信的。她的思考攀缘经验而行然后形而上,她的判识有根有基、有板有眼,表述精炼简洁、一针见血,整个地与她的表面状态判若两人。这对于喜欢小心翼翼、三思而行、故作老道的中国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难以吻合的,完全就是一个难解之谜。既然如此,那我很愿意在这里揭开这个谜底:齐家贞其实是在冒著折损自我尊严的风险,大胆地还原了人在现实生活中应有的本真。她不屑于以心机和狡诈建立人际关係,不屑于把自己装扮得矜持、威严和冷漠。可是,人就是犯贱啊,不识齐家贞内心尊严者,往往在以为齐家贞好欺好压而冒犯她时总是被她后发制人绝地反击“揍”得“鼻青脸肿”……虽然如此,时至今日,齐家贞依旧是一码归一码,以善为先待人接物,她的文明指数并不因为吃过亏而受负面信息影响看跌。
生活由细节构成,人品人格由细节展现。齐家贞的澳洲生活描写全由点滴琐碎的故事串缀而成,无论是事件描写还是心态刻画,都是真实、真诚、毫不掩饰、毫不含糊的,袒露的是阳光下一颗透明的心。她对自己不当言行的反思和批判都源于自己固守并不断加持的价值观,甚至,在好几位女性向她的夫君伊恩发起猛烈的情感攻击后,她最终都能从人性的层面予以理解和谅解。事实上,我们从中国出来的移民在价值观的认知和实践上与西人有著或大或小的差异,我们很难拍著胸脯雄赳赳地说:“我在这里从来没丢过脸!”
齐家贞写这本书之前给我说过:“我这本书要写得真实、诚实,哪怕是自己干过的坏事也要写出来,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齐家贞。”其实,这已经是一种非常文明的表现了,当诚实和坦荡逐渐变成罕见美德的时候,齐家贞把自己挂起倒档往回开,用失落在现代社会的古典道德来策鞭自己。她的自我审度和自我批判是对道德陋习的扬弃,她是一个能够自我拯救的人。要知道,迄今为止尚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移民还把干“坏事”的经验当作一笔了不起的智力财富予以总结、发扬、珍藏,并企图影响和传给下一代以作为发家致富的辅助手段。在他们眼里,出国只有一个目标——赚钱!其它一切都不在话下,都不值一提。我认为,中国移民来澳洲,除经济目标的追求外还得续上人文道德一课,在人文道德上不能一如故我,必须绝地逢生,我之讲“绝地”是指在澳洲这样一个美好单纯的国度里,中国人的恶习若还要顽劣地冒头将是格格不入的、突兀难堪的。不同的移民个体对这个问题的感知度是移民“痛改前非”的先决条件,齐家贞的重生是从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件小事开始启动的,她会因了一件件小事对灵魂的撞击而寝食难安,从而拷问自己并寻求出路,正如她在书中所述:“我真正的‘思想改造’是在澳洲,在今日,在自我觉醒心甘情愿的前提下,那是一个观察体验学习追随,渗透吸收模仿的新成长过程。就像今晚我以为伊恩是想娶‘佣人’的主观判断,与伊恩‘拿到洗衣房去洗’的真实想法,发生如此尖锐的对立衝撞,我责备自己製造冤案,剥夺他人解释申辩的权利,思想的‘改’并且‘造’由此启动。”这就是齐家贞自我寻觅开拓的灵魂蜕变的心路。这个蜕变的先决条件是:移民必须跳出本民族文化圈子的潜规则或游戏规则,否则,与原祖国就没什么区别了。
移民有一个永不枯竭的敏感话题,就是:种族歧视。齐家贞在这本书里通过自己的遭遇对它有了精准的总结,我是完全赞同这些总结的。事实上,我们在西方遭遇的最大“种族歧视”首先来自我们黄种人自己,即:黄种人歧视黄种人、中国人歧视中国人。这个文化现象很值得探讨。当然,说“探讨”难免书卷气了一点,你沿著这本书读下去,你会觉得哪里用得著探讨,那其实是明摆著的一大摊人性的弱点:自傲、炫富、摆谱、要人仰视、要人羡慕、要人恭维、唯我为大……这一切的可怜之处还在于,深陷其中的自得者对此浑然不觉。要知道,世间万物是一个无底洞,你在可以蔑视他人的那个层级里算哪个等级?鸟后边是隼,隼后边是鹰,鹰后边是雕,雕后边还有秃毛老雕……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齐家贞一直以来有一个严重的、挥之不去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她要把她的父亲、她的家庭通过文字和影视记录下来。这个心结严重地影响到了她的生活质量,她在澳洲没有享过几天福也不打算享福,她过的完全是一种苦行僧似的日子。我跟齐家贞是重庆老乡,我们都喜欢吃烧白,我给她蒸一碗烧白送去,她竟然是数著片片吃:“我只吃6片,然后留给柳欣。”我经常在心里感叹:齐家贞不是过日子的人,她心不在此。我帮齐家贞匡算了一下,她出国的目的大致有三个:一是自己逃跑;二是把家人弄出来;三是写书。出来之后,第二和第三条是她在兹念兹的要务,两者都花了大血本。她本来有一份很好的、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她辞掉了——为了写书;她断绝了与朋友们的联系——为了写书;她开了生意却请人顶岗——为了写书;她狠心咬牙让夫君独自打熬在生意第一线——为了写书;她朝肚子里稀里哗啦胡乱填充垃圾食品——为了写书。来澳洲的移民都知道,做生意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和房租,齐家贞请人顶岗那就没有把钱放在首位而是把写书放在首位。换个说法是:齐家贞这几本书是自己花高价生产出来的。这还不算,还有一个倒楣的附加值是:总有人在悄没声息地偷窃她的营业款。
我这个人信命,你看齐家贞她撞上牢狱之灾10年,出来后没得挂靠饱一顿饿一顿,来澳洲后又打工劳累,还中风、耳鸣、重度失眠,可上帝就是要给她长寿和永不衰竭的精神,她就靠这个精神支撑著自己干下期许已久的大事——写书、筹建并运作齐氏文化基金会(本书有专门章节描写基金会的宗旨、缘起与成长)、参与独立中文笔会组织工作及其他各类社会活动……她还在祈祷死神“请你动手要晚一点”,莫要把她收走,她还要继续写作,写她的狱友、写她忠厚老实的兴国弟弟、写……唉,这个老大姐全然不是在为自己而活,她整个地活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从她现在的状态看,反推至过去的假设,我完全相信她从事科学研究会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这曾经是她小时候的梦想),她做人做事太专一。齐家贞是一个富有的穷人和贫穷的富人,前者是因为她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放进了公益事业,后者是因为她这个穷人的精神世界很富有。
这里,我想提前给朋友们预支一点她书中的精华段子以作咀嚼:
——迷路是我到澳洲的第一个“成就”……不知道教堂街是否因为这个教堂而得名,它拔地而起,刺向蓝天的尖顶高耸入云,占了整个教堂一半,铸就了她高高在上不凡的气势;坚固的石基和陈旧的灰黑色,赐予她厚重的历史感和不可磨灭的精神历练之光。教堂里,空旷高深的锥形圆顶与下面宽大的教堂主体,环绕四周的玻璃门窗和上面光彩四溢的雕绘,开阔庄重肃穆雅緻,畏惧卑谦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排排粗壮朴实整洁的木椅,散发出树一般的温情,散发出带有木质味的爱意……
每当我迷路之际,我就开始用眼睛四处张望,寻找这个突兀在蓝天里的尖顶。
——脑子已经成了一把乾沙。
——全世界的婴儿都一样,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都一样,学会的第一句英语是:“好马骑”(How much,多少钱)?
——花N分钟完成一个单词的长途跋涉,半分钟就忘记得一干二净;抄在纸上的单词,等Bus,坐火车,走到哪记到哪,好像记住了,一阵风吹雨打就渺无踪影。
——像个吸毒上瘾的毒鬼,齐家贞成为上了瘾的查字典鬼,成了查字典的机器;最终,每查一个词,就是为了把它忘记,就是为了几周之后再见,变成不曾谋面完全的新东西。
——数年后,整理我的读书笔记发现,仅Answer(答案)一个词抄写在纸上,每遍都以为它是新词,一共抄写了十遍。
——慈善是蓝太阳的光辉,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游走在无处不有的人们的心里,像春花顽强绽放,像日月不停流转。
——我站起来,不是走向冰箱,而是走向窗前把窗帘放下,密封住我自己,免得从天空倾泻而下的黑夜窥见有一个女人在房间里独自悲伤。
——遇上过于善良的政府,脸皮厚的人最幸福最快乐。
——小白菜煮腊肉汤,日子过得好不富贵,吃的时候舌头得拴根麻绳拉住,否则,难保舌头不会一齐吞下肚子。
——父亲“坚留大陆”爱国情痴,撬翻了生命的铁轨,车毁人亡。
——齐家贞常常轻信常常看错人,通常把坏人当好人。然而对于庞,我一眼定乾坤。
——此时的失望与无奈就像走长路赶集,走饿了赶到了,集已经散了。
——长久面对哭墙,眼泪就像母亲的奶,回了。
——中国大地无处不是赌博陷阱,人不跳下去鬼都把你抓下去。
——“家”是每个人生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大胆放屁打嗝自由说反动话之地,是存放心灵卸下假面具丑态毕露的乐土。
——自由落体是一定要触到实地才停止得下来的。
——我喜欢并选择西方“宁愿放走,不可错判”的信条。这是国家公民集体的自信。
——我突然觉得这束流动的小思绪,躲藏著大问题。
——我从小就不喜欢自己看起来漂亮,当然就不喜欢穿得漂亮,这是几十年贫穷生活养成的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好品质,现在,从海外回中国,我就更加喜欢装穷,要装得连小偷都怕我偷他们的,这才叫成功。
——年纪大了,连哭也哭不连贯,做不到声势浩大了。
——老在羡慕什么“铜墙铁壁”,什么“钢铁般的意志”,久而久之,内心成了钢铁仓库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超然。
——澳洲的大自然,以她质朴、原始、本真、隽永、白淨、优柔的美,造就了她儿女们无忧无虑真诚坦率自由纯朴的天性;她的山没有险锋突兀悬崖峭壁,而是低矮圆润似有若无的山丘,山丘与山丘交汇出秀雅清丽的线条,像柔软荡逸的水波从澳洲儿女的梦裡流过,宁静和蔼随意谦和。
——我特别爱上了已经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多年的枯树,没有一匹树叶垂挂,没有几根枝丫伸展,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以她勇猛坚定单调的美,熠熠闪射的银色光辉,在田野上坚持屹立不倒。我每次经过,总被他们深深感动,一百遍一千遍看不厌看不倦,我顶礼膜拜敬佩有加。我认为这就是澳洲精神。
……
本书的预支段子到此为止,这是一叠缩影。我想,无论是情节的客观描写还是思想的深度,它们都是精彩的。齐家贞的本事在于她能把生活素材取捨和铺排得恰如其分,火候拿捏得当。对于时空穿插倒错的结构处理也很自然并且跨度很大,还不会因为飚得太远而收不回来(那样很容易给人造成云裡雾裡的感觉)。她的作品整体性强,写得丰富、具体、细腻而又裹得紧凑。长篇小说既怕拉拉杂杂控制不住又怕紧紧巴巴张弛不开,齐家贞的书没有这样的败迹。她自己一贯否认天才说,总是说她的作品是出于勤奋,我可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她是在用勤奋印证著一个天才的存在——尽管她至今都不承认这一点——这有点像一只南美丛林蜘蛛,它结了一张美丽结实耐用的网,你惊叹为什么会这样精美绝伦、无可挑剔?它会瞪大眼望著你,不明白你在说些啥。其实啊,这全都是体内密码的本能演示。
我对“作序”的本质要求是:“以书为本、以人(作者)为本”,我围绕这两点把我的活计做完了,接下来该是你自己去掀开这本书的正文了,那里有一个有血有肉、被阳光穿透的灵魂。
(2013年8月10日老乐于澳洲)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2月11日 17:35
在西澳北部的一架飞机上居然混入了一条蛇,一片混乱中幸亏一名电视名人利落地将这条蛇抓了出去,这一幕让人想起了好莱坞大片。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1-24 09:51 在持续不断的台海危机中,川普强势回归,美中冲突势必越演越烈。过去四年国际局势的演变,西方各国在打击中共扩张的议题上,基本都站到了美国一边,这给了川普足够的底气。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川普从一介政治素人,经历了历任总统从未遭遇过的艰难,如今已经是身经百战而不倒的世界政治强人,不但获得强大民意的支持,还掌控了众参两院。 依照川普霸气十足的自信,他绝不会容忍在台海危机上与中共玩拉锯战,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任总统生涯中,将彻底摆平中共并解决台海安全问题,卸下美国背负了七十多年的沉重包袱,这是包括习近平在内的所有国家领袖都可以预见的。 世界正在琢磨川普会怎么做的当下,澳大利亚与台湾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不得不承认,在川普的首任总统时期,虽然莫里森政府与川普关系密切,而澳洲主流的反川普情绪却相当严重,对于台海危机更倾向于当个旁观者,独善其身,最多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语言。 其实四年前,川普在谋求连任的同时已经在为彻底解决台海危机做准备,只是当时老天没有给他机会。 首先,川普卖给台湾的军火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最高的,他需要加强台湾的自我防御能力。其次,川普积极游说澳大利亚,希望在解决台海问题上得到澳大利亚的支持。 那时白宫曾委托一个美国智库远赴澳洲调查澳洲精英对解决台海危机的看法,那次的讨论会在悉尼的美领馆举行,与会者都是澳洲各大智库及主流媒体的负责人,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与会者都在批评川普,认为川普的计划干涉到了“一中”原则,是在台海危机上火上加油,他们称,澳洲如果入局美中军事冲突,与中共直接发生战争,不但会激起华人的反对,也会严重损害澳洲利益。 可以体察到,澳洲主流的言论令美国智库调查员感到很失望。当时的讨论会上,澳洲看中国报是唯一的华人机构,我作了很简单的发言,我提醒各位道,探讨台海危机,首先应该要搞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区别,“一中”是个伪命题,不能将台湾与香港相提并论,何况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人所皆知,保住台湾才能保障澳洲的安全。 可喜的是,尽管川普被迫在野了四年,被中共视为眼中钉的莫里森被阿尔巴尼斯取代,但美澳间的军事联盟却得到了持续扩大与发展。 而舆论一直在“保卫台湾”与“反战”的论调中争论不休,也算是在为政府当局提供民意。比较典型的是上次澳洲大选前,澳洲九号台的60分钟节目举行一个关于“与中国开战”为主题的公开辩论会,一位华人“政治明星”代表华人在节目中警告说,一旦澳中发生战争,澳洲华人都将被澳洲政府关进“集中营”,言论引来一片哗然,在这位华人代表的眼里,百万澳洲华人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澳洲与中国开战,澳洲华人将是替罪羊,该“政治明星”后来成功当上了新州州议员。 但与此同时,澳洲媒体在民意调查中却发现,支持澳洲出兵保卫台湾的人数比例超过50%,比日本还高。… Read More
11月21日,联邦政府已向议会提出新法律,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被发现系统性违反这些法律的大科技公司将被处以 5000 万澳元的罚款。 Read More
以色列前内政和司法部长艾耶莱特·沙凯德被拒发赴澳签证,理由是“品格原因”,这给阿尔巴尼斯政府与以色列的关系蒙上了新的阴影。 Read More
澳洲信号局(ASD)发布的《2023—2024年度网络威胁报告》称,澳洲的政府、关键基础设施、企业及个人正面临来自恶意网络行为者的多重威胁,这些威胁包括间谍活动、破坏性攻击和经济勒索,其中外国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