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武汉肺炎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在这次灾情背后,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是是非非,人间冷暖。短短几天,生老病死、福祸离合的众生相接连发生。
「听话」的中国人
大年三十,电视机里歌舞升平,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武汉这座城市已经被按下了暂停键,空无一人的街道,只能听见救护车的回响。末日,原来如此安静。
多少求医无门的人,流落在街头,穿梭在一家又一家医院,绝望地看着爆满的门诊,哭喊的病患,等待命运给予一个机会,得到那一个小小的盒子。又有多少人,在他们死之前,甚至都不能成为新闻上,那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他们曾是你我,像我们一样感受着生活的欢乐,像我们一样忍受着生活的苦难。
母亲怀胎十月,孩子寒窗苦读,一家人一生勤勉奋斗,「六个钱包」买房,只求平安。而这一切,都在这场灾情的面前,终于绝望。绝望的,不仅仅是病毒的无情,还有人的无力。中国人勤劳肯干,自幼听话,我们可以排队十小时,等一个门诊的号码;我们可以封城封家,自我隔离;我们可以放弃说话的权利,不听不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别人在坠落,却依旧低调沉默。我们那样懂事,我们将自己生而为人的所有权利舍弃,只求一个庇护。可是当危机到来的那一天,我才明白,我们积年累月的沉默,将会把我们推向何处。
还好,还好有民间的义工;有不眠不休的建筑工人;有用捡废品的钱捐款的老人;有给被隔离户送生活物资的邻居;有不声不响放下口罩的好心人;有自发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有为无法归家的人照顾宠物的居委会;有为生产防疫物资自愿加班的员工;有为节省防护用具,不敢吃饭喝水的医护人员,还有捐钱捐物的中国人民。我爱这些人,他们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善意在。可是我越爱这些人,就越难抑哭泣。
那灾祸里蒙受苦难的众生,恰恰也是水深火热中互相搭救的众生。
奇迹的「中国速度」
1月23日,武汉政府宣布将建设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收治感染病人。仅短短10天过后,火神山医院正式完工交付。全世界都在赞扬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速度」,用10天去建造一个奇迹。可是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永远不需要看到这种奇迹,不需要看到人们不眠不休,用自己的血汗去塑造一个个奇迹。
「中国速度」、「基建狂魔」、「大国优势」……永远不要忘记,这背后有无数工程人员和建筑工人的呕心沥血。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这背后的一个个单位是人,病房里忙碌的是人,工地上不眠不休的是人,口罩生产线上是人,他们有名字、有面孔,和我们一样,勤勉生活。中国速度不是奇迹,靠得不是国的优势,而是一张张模糊的脸,一双双磨破的手,一副副累垮的身体,一个个普普通通,吃苦听话的中国人。
我们都忘了,忘了他们的牺牲不应当是理所当然。医护人员不应该是生死不惧的圣人,教师不应该是高尚勤劳的园丁,每个人都应该是他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团体的附属品或替代品,更不是牺牲品。我们太擅长宏大叙事,太热衷塑造神话,却忽略了在宏大叙事之中消解的个体,模糊了包装概念皮下粗砺的现实。我不想再看宏大的叙事,不想再听伟大的神话,我想做个正常人,正常人把人当人看。
这段时间里,我看到太多被疫情折磨的家庭,太多没有特权,没有背景的普通家庭,被一步步推入深渊。他们跑一切能跑的医院,敲一切据说会应的门,尝试一切据说会有效的药,哪怕那是双黄连口服液。他们焦躁、他们不安、他们等待、他们绝望。这其中幸运的人,还有机会等待命运的宣判,更多的,只能拿着开好的口服药,一步步走回家,走上那条未知的生死跑道。而这一步一步,都将这些普通家庭的苦难,变得更加具体。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具体,汇成了真相本身。而在个人的真相面前,一切宏大的叙事都因其失真,而罪不可恕。
不是数字,是人
迥异离奇的人间,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归于一个个贫瘠的数字,归于疑似、确诊、治愈或死亡的字眼,归于疲乏透支的医护,归于囤积已久的物资,归于请求帮助的患者家属凄厉的哭嚎,归于一张张因为带着奇怪口罩而引人侧目的脸。柚子皮、方便面桶、尿不湿、鞋套甚至胸罩,这些匪夷所思的替代品并不可笑,它们是无法及时得到信息,没有抢购口罩能力的普通人,面对死神最后的挣扎。生命当前,体面是最无用的点缀。很多本分质朴的普通人,都在这个惨淡的中国新年,被迫割舍生命以外的精神尊重。
有人说为了疫情,封城是必要的代价;有人说为了维稳,8个「造谣」医生是必要的代价;有人说为了更多的中国人,死亡的425人是必要的代价。可是到底什么叫做必要的代价?当听到「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我们又何曾想过,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变成了那个「必要的代价」?他人的命和血和痛,永远不该成为我们国泰民安,必要的代价。
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日本著名搞笑艺人北野武曾说:「悲恸是一种非常私人的经验。这次震灾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为『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的事情发生了两万次。两万次死亡,每一个死者都有人为之痛彻心扉,并且将这悲恸背负至今。」
我知道过不了多久,这个国家便又会平安昌盛,我们歌颂祖国的强大,自豪面对疫情,勇敢抵抗的中国人,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背后有多少人的牺牲。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他们是谁的父母,是谁的朋友,是谁的爱人,是谁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每一盏熄灭的灯,每一个等不到的拥抱,都是一个家庭的眼泪,是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过不了的坎。悲喜也许不共通,但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切肤之痛。
时至今日,整个人类已经变成了命运共同体,病毒不会去了解你有多少财产,不知道你做了多大的官,有多少权力。灾祸面前,所有人瞬间都被撕去标签,还原成芸芸众生。生存,原来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过这场战争的人都能铭记,铭记那些可爱的人,铭记那些绝望的、无助的人,铭记那些真相,铭记当下的这些惊慌与痛苦。我们记住,然后我们要呼喊。
文:晓宇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