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夕阳移民的苦辣酸甜——节日篇

华人聚居的Box Hill等不用细说,赫赫有名的皇冠赌场里布置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发财树等。
人在澳洲

几个星期前就发现Kew Junction的主街道上布置了骷髅、精灵、黑蝙蝠等的画片,超市里也开始出售装扮巫婆鬼怪的面具、服装和用品。那特别的又大又漂亮、棱条分明的南瓜也摆上了柜台。呵!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又到了。并联想到墨尔本赛马节也就在十一月份。记得以前只知道圣诞节,那也是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书,信仰基督教的老师讲过耶稣的故事,依稀知道圣母、耶稣、十二门徒,当然也对圣诞老人穿著红衣、背著大口袋从烟囱进入给孩子送礼物的故事却印象深刻,总想有一天也有这样的奇遇。1949年后破除迷信,洋教更无立足之地。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又被唤醒,商店里也有圣诞树出售。刚好孙女在中国,买一棵放家里,漂亮漂亮,也让三、四岁的洋孩子过过洋节日,仅此而已。

来澳定居后,生活虽安康宁静,但每逢中国节庆日,收到亲戚朋友的信息、祝贺、照片,总有一些遗憾。是的,我对国内的节日太熟悉了,那时总盼望著五一、国庆、元旦、春节。因为有假期可以休息。那个年代一个星期六天工作,还要另加值班。工作紧张便盼望著节日的放松,哪怕是妇女节休半天也好。而我更为留恋的,是那些经岁月沉淀的、深藏著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每一个都是那么诗情画意、情深意浓。清明节扫墓,重阳节登高,中秋节赏月,春节的团圆,元霄的花灯……还有那与节日相配的应时食品——清明的青团、端五的棕子、中秋月饼、插了小旗的重阳糕、除夕夜的年夜饭……那才是真正的节日。准备、等待、实施的过程就是个兴奋快乐的过程,更别说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共同享受时的那种幸福,正是甜蜜溢满胸膛。退休后,国内又将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获悉节日中学生为老师赠卡献花,单位组织退休人员登高旅游,我总是暗暗羡慕,心想国内节日一个连一个,如在国内,我都会参与,说不定还是主角。而在这里,这一切就是那么的遥远。

入乡随俗,我鼓励自已积极参与这里的节日。三月份的蒙巴节相当于中国的劳动节,City有大游行,跟著孩子兴高彩烈带著摄影机前往。墨尔本赛马节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最为著名的节日,全民狂欢,听说还有著装要求,特别是女士的帽子千姿百态,要多美有多美。尽管骄阳如火、汗流夹背,怕热的我坚持跟著孩子一起去!管它好看还是好玩,体会一下澳洲人的疯狂。澳纽军团日是这儿的军人节,了解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再去超市买几包节日专用饼干。这种不加奶只用鸡蛋面粉做的饼干,不但保存时间长,味道不错还很充饥,的确可作为军事物资。再看到Kew纪念亭前应时的鲜花和祭祀的军警,也就明白这是人们在节日缅怀先烈勇敢为国牺牲的精神。还有与宗教密切相关的,象征著重生与希望的复活节。至于圣诞节,我就理解为中国的春节,学校、工厂、机关都放长假,街道上、商店里装扮一新,各种材质、大大小小的圣诞树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家家户户挂上圣诞花环、点亮彩灯;朋友聚会、外出旅游。我还会去Myer看橱窗,去赌场看布置,与圣诞老人合个影。春去秋来,总算对这里的节日有所了解,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Box_Hill_Entrance 图片来源:wikimedia

万圣节All Saints’ Day是我来澳州后参与度较大、感触颇深的一个节日。开始只是觉得傍晚小孩穿著各种古怪的服装,提著小包、小桶逐家逐户讨要糖果,感觉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是万圣节的前夜Halloween,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间。据说各种鬼怪神灵会扮成小孩混入其中,不给糖果就会捣乱。我想这不就是中国农历七月十五日的鬼节嘛!后来也曾多次带孙女去讨要,而且专挑门墙上布置著节日装饰的人家,收获颇丰。回家后看到孙女喜逐颜开地整理战利品糖果,心里也著实高兴。一次,一个老奶奶给了两个孙女每人一大包糖果,孙女喜出望外。媳妇第二天带著孙女去回访,原来是一对没有子女的孤独老人,从此开始了两家人的交往。可以说,这是节日所施的额外收获。

万圣节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想它与中国的鬼节一样,都是追怀先人、祭奠神灵。但中西文化又各有不同,我们把死亡看作悲苦之行,是坠入十八层地狱,小鬼阎王面目可憎,凶神恶煞。而这里把死亡看成人生最终归宿,是进入天堂与上帝相见。记得我小时候知道,七月十五日鬼门开,鬼可出游人间,所以睡觉时很害怕,要把脱下的鞋反放,不让鬼穿。而这儿鬼怪与儿童同行,鬼节变成了儿童的节日。孩子放任玩耍、尽情欢乐。记得去年万圣节前Kew图书馆还竖起了一块很大的宣传牌,要孩子们去商店讨糖,拿不到糖就别离开。看!这就是大人的纵容。以前,我跟老伴独立居住后,一到Halloween就关上大门,孩子们很少来敲门。后来想法变了,觉得一年才一次,就准备了些糖果。而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体会到了真心的快乐。一次,看到一户人家,在门口放了只古色古香的锅盔,里面放满了糖果。“这不会让首先发现的孩子一扫而光吗?”我暗暗担忧。但当我走了一大圈回来一看,竟然还留下不少糖。孩子们很有分寸的,知道礼让。这件事让我深思,使我感动。

在这里我过得最快乐的,就是刚过去的老年节——Seniors Festival。原以为老年节只是一个星期,因为乘公交车免费,就抓紧机会约了朋友出去玩。开始我们去吉朗Geelong,去企鹅岛Phillip island,去弗朗克斯顿Frankston那些著名景点。后来胆子大了,那些不起眼的犄角旮旯也去。你去过Lake Colac看过红岩Red Rock吗?我们就去过。再后来发现老年节的活动要持续一个月,而且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每年墨尔本和Boroondara市(我住在Kew)都会印发小册子,在图书馆和一些活动中心都能拿到。好好看一下,总能找到你心仪的项目,保证你有一个精彩的老年节。

记得有一年在海港城Dockland,我们在一天内先看了精彩的花样滑冰,再乘渡轮在海湾转了一圈,最后登上南半球最高大的观景摩天轮——墨尔本之星,从离地100多米处俯瞰美丽景色,而所有这些都因为是老年节,有的免费,有的半价。这在国内,那是想都不能想的。至于那些跳舞、唱歌、音乐会、电影、徒步行走、园艺欣赏更是数不胜数。近年来中国的乒乓、太极也挤身入内,真是乐翻天。这样的节日,不知其它国家有没有。这里是全民爱老、全民尊老,全民与老人一起过节。

这里的节日很多,国庆日、女皇生日、足球决赛……而且还在不断丰富着。近几年又有了白夜节,一到晚上联邦广场人流如潮,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更有彩灯闪烁、霓虹映照,火树银光,层层叠叠,高大的建筑物的墙面上光影错落有致,有的还演绎著童话故事。这大约就是用新技术制作的灯光秀,人们通宵狂欢。更高兴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墨村气氛越来越浓。中秋节,月饼再也不用远涉重洋从国内寄来,商场里树起了“花好月圆”的广告牌,各种广式月饼凭你挑,连鲜肉的、苏式的也有了。端午节,五芳斋的粽子各种馅应有尽有,还有手工特制的。春节,中国餐馆早就打出了年夜饭的广告。喜欢家庭氛围的买些熟菜,再自己做一些丰盛有余。最高兴的是社会的重视度、参与率一年比一年高。华人聚居的Box Hill等不用细说,赫赫有名的皇冠赌场里布置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发财树;亚拉河畔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龙舞狮跃;Russell街中国集市热闹非凡;联邦广场庆祝活动此起彼落,热火朝天。

节日是生活中的点缀,是平淡中的高潮,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升华,不能缺失。如今的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拥有中西两式的节日。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