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战 利益博弈背后消费者才是盘中餐

2019年“双11”购物节来临之前,中国电商之间的大战已经开始。在这场战役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新闻 • 资讯
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图片来源:PORNCHAI SODA/Adobe Stock)

 

2019年“双11”购物节来临之前,中国电商之间的大战已经开始。从11年前阿里巴巴将年轻人口中的“光棍节”,变成一场全民狂欢的电商购物节,电商平台一路走来“战绩辉煌”,在动辄几千亿交易额的成果下,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怎样的利益博弈?在这场战役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格兰仕警告天猫“回头是岸”

《搜狐财经》11月8日报导,广东格兰仕生活电器商业有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讨伐天猫“在双十一大促来临之前,天猫于10月25日将在猫宁店铺的格兰仕产品全部下架”。格兰仕称,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天猫就“针对该公司产品搜索限流,致原有主力店铺的销售出现断崖式下跌”。

格兰仕在微信公众号中说:“事情发生之后,我司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与天猫沟通,均未获天猫回应。为了服务好在天猫平台上选购格兰仕的消费者,我司加大了猫宁店铺的销售力度,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微波炉单品销量排名第一。”

对天猫将猫宁店铺全部产品下架一事,格兰仕表示:“我司被迫拿起法律武器,于10月28日向法院提起诉讼。” 并对天猫提出警告:“奉告不收手的天猫: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双11”平台商家各玩各的套路

“双11”还未开始,电商平台早已硝烟弥漫。先是京东对天猫的“二选一”率先提出诉讼,另两家平台拼多多、唯品会跟进,三大电商围攻天猫,被网民形容为“三英战吕布”。随后又是格兰仕对天猫下了战书。

而对天猫不满的商家,也不仅是格兰仕一家。当年阿里巴巴首先推出“双11”的游戏,经过了11年的疯狂,商家似乎已经慢慢发现,这个游戏就是平台让商家自己挖个坑自己跳。

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双11当天的订单量暴涨,透支的是前后两个月的人力成本和成交额。而平台满减规则也是一年比一年复杂,不仅对于买家是个挑战,也同时考验着商家的智商。跨店满减、津贴补助、隐形红包,没有一定的耐心和计算能力还真整不明白。许多经验不足的中小商家因为算不清这当中的弯弯绕,一场“双11”活动结束,算算帐亏了十几、二十万元。

商家都希望能在“双11”冲上主会场,根据阿里的规则,主会场的推荐位不是砸钱就能买,而是采取赛马机制,综合考量优惠程度、销量等因素。想要保住主会场的位置,一是亏血本,二是玩套路。

那些没有专业运营团队、又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小店铺,只能采取更大的优惠力度,在残酷的竞争规则中杀出一条血路。而那些有实力的商家,除了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外,还要绞尽脑汁抢占生存空间。

阿里的流量一年比一年贵,商家想要争夺资源,必须投入巨额资金。据商家介绍,一个聚划算的单品团要8万,一个品牌团要30万,平时是收5%扣点,双11期间则改成直接收款,各种营销端的推广费更是水涨船高。

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商家步履维艰。一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小商家赔不起,只能选择逃离。另一些选择留下的商家,则采取提前保价、选择性上货、定制产品、增加营销等套路,维持利润。因店铺在电商平台的利润越来越薄,不少商家开始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用各种方式带货。

平台玩垄断 商家是工具 消费者是盘中餐

对电商平台的混战,中阅资本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撰文说,腾讯系围攻天猫,看起来是一场“反垄断”的诉讼,他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通向更垄断之路:如果腾讯系和天猫合谋,将是多么可怕的电商大垄断?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二选一,受害的是商家,还有消费者,并不是平台。对于平台来说,商家不过是工具,消费者是它的盘中餐。

文章说,电商平台的互撕,看起来只是平台为了争夺“商家资源”,但背后的深层次现象是平台对消费者的垄断控制。如果商家都集中到一个平台,没有了竞争者,价格必然上涨,消费者失去了选择权,只能购买高价物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实惠就是实际折扣。而关注“双11”的消费者都知道,这些年电商平台的折扣方式越来越复杂,最初简单的满减形式,如今被演绎成一道道烧脑公式,令人越来越失去耐心。今年的天猫喵币盖楼,更是让众多的消费者大呼看不懂、玩不起,太难了。

原以为全民大狂欢中商家大把赚银子,消费者荷包省了不少,大家都皆大欢喜,但现实远没有梦想那么美丽。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