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妈妈在澳洲 (十四)送孩子去吃苦

我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大人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我们长大了,没有吃什么苦,也没受啥罪,当然也没成为什么人上人。但是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句型,又分析了一下纵观历史和中西方环境,感觉这句话应该是,若为人上人,须吃得苦中苦。

现在社会没有皇帝了,没有贵族了,没有严格的阶级等级了,但是职业的落差,家境的落差,社会背景的落差依旧明明白白的在各个国家都存在着。

假期时候与三爷的同学相约出去玩,与同学妈妈曾有一段对话。同学妈妈很担忧,在三爷他们这种所谓名校毕业的孩子是否能面对社会的复杂性,感觉他们似乎是在玻璃泡泡中长大,接触的环境过于美好吧?对此,我持有反对意见。我反而认为所处的阶层越高其实所承受的压力也是越大的,面对的环境是更复杂的。别误会, 我认同人与人的权利平等,也认同没有谁比谁更高贵的说法,但是社会的分工决定了大家承受不同的结果和压力。

在生三爷前我在一个全球垄断的大企业任职中层,隔壁就是公司自己的工厂,我们与工厂的工会以及员工密切合作。我经常是忙的早上一杯咖啡打到下午2-3点不间歇,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工厂区的工人同事一天固定时间早茶、午饭、下午茶,顿顿不耽误,到点下班,多一分钟都没人等。同样的公司,不同的工作压力、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里不存在谁的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但是不同的岗位的要求就是不同,当然,拿的钱也不同。这世界既公平又从不公平。

好的家境、好的教育以及好的未来预示着你应该足够强大去承受这些“好的”带给你的附加条件。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否则,天真会变成无知,跌下云端只是早晚而已。

相信大家前一段日子都看过很多公众号转发的文章,有关在英国某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学生互换的故事,而大家发现其实私立学校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要付出的更多。自律、严格,承受着与我们国内想象西方快乐教育完全不同的生活。而这些私立学校毕业的孩子大多数将来会占据在英国中上层阶级的各种重要岗位上。 三爷也曾经在ANZAC DAY跟我说过,他们学校的男孩在二战期间全部奔赴战场,回来的只有一个,也许,这就是贵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已经开始在小男孩的内心生根发芽。

吃苦,为了承受世界给予的更大责任。蜘蛛侠怎么说的来着?

任何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付出,愤世嫉俗的背后也都有许多的放任和不作为。吃苦,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是在锻炼到足够强大去平和的面对这个世界的跌宕起伏。

送三爷吃苦,确实是有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澳洲是个美丽和安详的地方,农村比城里环境还好。想来想去,我送三爷去练拳了,泰拳。

我与三爷的师傅也说明白了,不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目的就是真的搏击精神,身体和精神上的对抗。每次身体上的疼痛感都会增加人的抗击打能力,每次的突破和战胜都会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亢奋的激素。

三爷的爆发力很差,协调性也一般,反应速度也不成,总体来说都不咋样……泰拳是搏击性非常强的运动,要训练力量、技巧,会枯燥,会疼,会被师傅骂。但是,这就是苦,为了锻炼性格去吃的苦,为了不受欺负去吃苦。

没错,我其实就是送三爷去挨打的。一路走来,我想大家从小到大都挨过不少打吧?犯错误被父母打,在学校有时候会跟同学冲突。青春期搞不好也会为什么小事情产生摩擦。针对挨打,我其实是有不同于受欺负的想法的。身体的对抗是一种承受,在承受到一定地步才能反抗对外。没有打压的人生也许从来不会达到高点,没有挨打的孩子也许从来没有长大。

我希望三爷在我还能保护他的情况下开始挨打,学会反抗,在我看不见的时候能放心让他去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和压力。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