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人在澳洲】所谓“乡愁”

我想,我们用脚丈量过的土地不管有多辽阔,兜兜转转后最想要踏上的应该还是那条魂牵梦绕的故乡小径……

半夜,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齐刷刷的中国人,齐刷刷的中国话,齐刷刷的懒散步伐,齐刷刷的冷漠表情,一件件齐刷刷的行李在等待托运。

机场大厅的沉闷空气有些凝固,那肉眼看不见的尘埃与颗粒在人的周围缓缓流泻,将人们层层包裹。于是乎,在这午夜时分,所有人的脸上都有浓得化不开的愁容与疲倦。

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身高一米七多的小伙子,身着卡其风衣,笔挺地站着。相较于我的无精打采,焦躁不安,他显得格外气定神闲,一边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机场周边,一边随着安检的人流缓缓移动。

他注意到了我。可能最先好奇的是我为什么手上一件行李都没有。我告诉他我从墨尔本来,行李不需要中途拿出来。在闲聊中得知,他从日本飞来,七年多第一次回国,而且他将跟我坐同一班飞机飞往福州。

因为太久没有回国了,对于国内航班的规定他甚是生疏,原本无须取出的行李他私自取出了,也没有人告诉他本不需要中途取行李,最后他自嘲的说:在讲规则的国度呆久了,回到家里就变傻子了,很多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过完安检我们要上三楼找登机口。第一次在上海转机,发现比香港麻烦很多,幸好站在自己的国土上,只要你会说普通话,问路还是没有障碍的,虽然很多工作人员的态度都不是那么友好,“或许是这寒冷而沉闷的空气把他们的面部神经冻住了吧……”我们彼此互相安慰。

因为有人做伴,我们都放松了心情,登机口很快就找到了,离登机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便找了个咖啡吧坐下。

他跟我说了很多有关日本的见闻,从他的言辞里我可以感受得到他对日本的生活状态是非常适应的。可能长期受日本文化的熏陶,他也是特别的彬彬有礼,谦逊随和。

他说:踏上国土,心是怯的,不知道这么多年没有回来,所有的事物是否依然如故,心里是既盼又怕。

我说,你刚才一直在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一定感受到了七年时间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进步都在腾飞,唯一遗憾的是……

“唯一遗憾的是,人的面部表情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他说出了所有在海外呆过的人的最深切感受……

(二)

听黄老师说诗,说故乡,听到的一直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思。

听多了,便会产生一种向往,向往他诗中的“山涧”“山泉”““山花”“山竹”,向往他诗中的“山居美”“山居情”“山田颂”“山潭恋”,老家山村有多美?“大江临左向东流,汽笛风帆橄榄洲。蒸日云霞鲤鱼岭,催春布谷马岩畴。松涛阵阵松香远,涧水潺潺涧壑幽。竹影扶疏青瓦楞,鸣蛩窗外月如钩。”

也是带着这份由他的诗引发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引发他无限诗情的他的老家。

许是他的诗太美的缘故,当我们真的身临其间时反倒生出了几分失落。没见到“山涧蛇行起落差,瀑喧潭涌自幽崖”的壮观景象;没听到“独爱青山款款来,近闻汩汨望幽幽”的绝美声响;没感受到“百倩千姿雾里栽,盘根破土挺身来”的凌然气势。只是静立于那座颓败的老屋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长辈责嗔童稚逗,骂声过后笑声悠”的温馨画面。

同行的徐老师说:这样的老家能引发黄老师那么多的情愫,写出那么多思之入骨的诗词,我很佩服他。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

一个生命从孕育时就已经开始吸吮着一个地方的营养,那儿的山,那儿的水,那儿的空气,还有那儿的风土人情,它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生命。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和这块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你以后会在什么地方成长、生活,这种水土之情,血脉之亲是无法割断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人有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思念,这牵挂日积月累就会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无论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的“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还是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鬓愁明朝又一年。”都是那么意境幽远,情真意切,借月借雨借鬓把无形的乡愁有形化,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余光中的愁绪化作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就是亲情,思念就是乡愁。席慕容却把乡愁比拟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黄老师说:这片土地生我,养我,伴我成长却又催我离开,如今的它频来入梦,“走过昨天情未了,书生善感梦长萦”是这些年一直缠绕在他心间的情愫。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之前我并未觉得一个游子能思乡思到如此真切,但近日常听老师说诗说思乡情怀,加之而今的自己也远赴重洋,这句话就这样无端的闯入了脑海。黄老师的乡思落脚在河湾、山峦或田园,还有无数个乡村日暮的灯火,以及灯火下暖心的嬉笑怒骂……

在外人眼里,黄老师现如今的家乡并没有他诗中描绘的那般唯美,但,他依然饱含深情地向我们一一介绍他故乡的风物,哪怕有些场景已经只能靠自己的想象。他的言辞里满溢着如孩童对母亲怀抱的无限眷恋之情……

我感动于聆听老师谈及诗词,谈及故乡那种尤如谈及自己心爱的儿女般甜蜜忘我的神情……

(三)

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了一种淡淡的愁,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让人难以割舍的情绪。也许是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种愁情要陪我一生,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愁才让我不得不离开家乡。不管怎么样,现在二者兼得了,带着难舍难分的愁情离开家乡,伴着日出日落,这份愁情渐渐占据了我的整个心儿。近些日子,这种愁绪变得尤为浓郁,它时时冲击我的思想,逼迫我用这笨拙的手指通过键盘敲打我的灵魂。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在从墨尔本到上海的机场里由不一样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引发的感概——总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人也能谦逊有礼,也能笑容可掬……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故乡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把儿时,把梦里那些美好的记忆都荒芜在那一垄垄不再有青翠禾苗的稻田里时的无限伤感,但伤感并没有磨灭游子对它的热爱,他们依然用满腔柔情将它歌颂……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每每在异国他乡觉得身心俱疲的时候,便会霎时从心底涌起,犹如潮水般冲洗着孤寂的心海,带走烦恼,然后轻轻地舔舐着心痕,抚慰疲倦的心灵。这时的乡愁仿若避风的港湾,好是温馨。

乡愁是对家乡小溪的留恋,乡愁是无数次梦回家乡那座大山,乡愁是想念儿时熟悉的伙伴,乡愁是怀念妈妈烧的饭菜的味道。

少年不知愁滋味,儿时不曾留恋的时光,没想到到了而立之年再去回忆却变得那么珍贵,好多时候越是拼命回忆,头脑越是一片空白。

还记的在村前的小学放学后和小伙伴飞奔回家的情景,还记得妈妈总是把并不丰盛的午饭准时为自己准备好。如今回到妈妈身边饭菜丰盛了,妈妈的黑发却白了。

时间改变了生活,改变了容颜,改变了与家乡的距离。但永远改变不了对家乡的思念。时间在乡愁面前是永恒的,是不会在滴塔滴塔的钟声中流逝的。

我想,我们用脚丈量过的土地不管有多辽阔,兜兜转转后最想要踏上的应该还是那条魂牵梦绕的故乡小径……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3月29日 13:28

Recent Posts

一对大熊猫抵达阿德莱德

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星秋”和“宜兰”经过15 个小时的飞行,从中国抵达了澳大利亚。 Read More

4 hour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国家创新签证”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4 hours ago

铁路大罢工 悉尼跨年烟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圣诞假期汽油价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圣诞期间,全澳的司机都面临高油价的打击。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尔本将超过悉尼,成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国游客无人机“窥探”澳洲军舰 引发热议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渗透无处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