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的靳三针针灸疗法

Jimmy Zhu靳三针

中风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当今主流医学(西医)对于中风偏瘫的医疗,事实上都是极为缓慢而无奈的。很多临床治疗原则,大都是消极、尝试、控制,属于支持性的疗法。无论医者、病患、家属,都只能眼睁睁静待时间过去,旷日费时,饱受煎熬,抱着怯生生「期望」的心情,期盼出现奇迹,或是一丁点儿的进步。

当今许多中医针灸医生在治疗中风偏瘫只强调随病取穴,如病侧、痉挛侧、拮抗侧取穴,而忽视「治病必求其本」的取穴理法,不但没有疗效,还会危及病人健康。根据现代西医学,左脑部分血管阻塞或破裂,那么右手右脚就成为半身不遂;反之,右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则左边手足成为半身不遂。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之意,意思是一侧肢体有病,必须选取另一侧经穴进行治疗,才能促进患侧肢体的气血经脉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痉挛与疼痛,从根本上解除中风病人的偏瘫。

Z:\620-20181110\Final\B Section\B22-26 health\1-1G111094521948.jpg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学「痹症」、「偏枯」等范畴,西晋医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指出:「偏枯,身偏不用而痛」。隋代太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风半身不随候」、「风偏枯候」、「偏风候」均有半身不遂之症状。中风后患侧肢体经脉阻滞,致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气壅,湿瘀互结,脉道不利,故出现偏瘫。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

所谓的「靳三针」是指:

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

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中风偏瘫的配穴为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

口角歪斜者加口三针(地仓、迎香、夹承浆),语言不利、吞咽困难者加舌三针(上廉泉、左上廉泉、右上廉泉),腕关节严重痉挛者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踝关节内翻者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者加开三针(人中、涌泉、中冲),指趾浮肿者加八邪、八风。根据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靳三针针灸疗法治疗的最佳时机应是发病刚开始时(急性期),治愈率相当高,可于两个月内复原。康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中风偏瘫病患,需要较长的时间治疗本病。

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网上考证)。之前接受中医、西医治疗无效的中风偏瘫患者,可以尝试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针灸疗法。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