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是指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组织所造成的各种症状,轻者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严重则会导致痛风性肾病变和尿路结石。血尿酸升高主要与长期嘌呤(Purin)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有关,痛风最常发作在大脚趾的掌趾关节处,其次是脚踝、膝盖、指关节等。发炎的关节会有很明显的红肿、发热、疼痛的现象,严重者甚至连走路都走不了。如果是慢性痛风,发作时则全身关节都可能疼痛,而且在关节处还可能突起一个个的肿胀瘤状物,即痛风结节。
当今主流医学治疗痛风主要采用「对抗式」医学模式,使人体血尿酸指示达至一定的标准。急性期选择消炎镇痛西药,如秋水仙堿、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目的是消炎止痛,迅速缓解症状。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选择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包括尿酸合成抑制剂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但没有一种药物能恢复痛风病患的尿酸代谢能力,临床上常出现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尿毒症、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由于不是每位病患都可感受到西医治疗痛风的效果,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医院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
痛风属中医学「历节病」等范畴,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强调:「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他的著作《景岳全书》认为,痛风「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中医学认为痛风是有外来的寒邪或水湿之邪,之后因过度的饮食不节,加上素体有血热,而导致寒热互结,遂成痛风。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
所谓的「靳三针」是指:
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
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痛风的配穴,就是于发痛关节的前、后、侧的三个穴位施针。如最常发生痛风的第一趾关节,可于大都、太白和太冲三个穴位为一组施针,又如「足三针」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个穴位为一组施针。同时,还可在曲池及阴陵泉施针,则可治脚痛、膝肿、肘痛等。
在中药的治疗上,元代医家朱丹溪之痛风方(制南星、苍术、酒炒黄柏,川芎,白芷,炒神曲,桃仁,酒拌威灵仙,羌活,防己,桂枝,红花,草龙胆) 随症加减,可祛风除湿,逐痰行瘀,清泻蕴热,温散通利,使诸痛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痛风在发病过程中多伴有炎性反应,血尿酸增高,而川芎、防己、威灵仙、桃仁、红花、南星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苍术、黄柏、草龙胆有抗炎作用,并能降血尿酸,是该方可预防与治疗痛风的原因。
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网上查寻)。当今有些针灸医生不重辨症,不审病因,随病取穴,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拿患者当做小白鼠,不但没有疗效,还可能危及病人健康。中医的特色在于辩其症,寻其本,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基础上立法取穴,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 从根本上解除病人的疾病。先前接受中医、西医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可以采用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疗法。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