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澳洲生活

【人在澳洲】两个“好人”,一场婚姻

他们是我的亲人,但偶见其一同出现都是在家族的红白喜事上。彼此之间并不寒喧,没有任何的交流。如遇实在需要协商之事也是语气冷冷、目光游离,形同路人甲向路人乙问路一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如此的状态他们已经持续十几年了,先是分房,后是女方直接带着孩子搬至另外住所居住,十几年间一直分居。

男女双方均五十出头,男方是一工程师,女方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平日里我们跟男方的交往比较多,他瘦削却并不瘦弱,那眼角眉梢的褶皱记录着一个男人生活和工作的全部经历。工作之余他喜欢跑步,喜欢打麻将,也喜欢跟着我们到处疯玩。每每看着他与我们谈笑风声,兴致盎然的样子,我的脑海里总会有他妻儿的形象:那是一个性格内敛的女人,过早干枯发白的头发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很多,脸上有淡淡的表情,潜藏在内心的悲伤总是会不经意地投射其间,于是脸色就愈发的暗淡,暗淡得有如一部黑白默片,让人不忍用过大的音量去惊动她的悲喜,她显得倔强而冷漠。孩子呢?那个我从八九岁看到大的男孩有一张跟他父亲极为相似的脸,幼年时期就因为父母感情不合而导致他性格极度的内向。女方怨男方没有责任感,有孩子了还天天在牌桌上混,男方嫌女方啰嗦,有父母帮忙了为何硬要扯着他。年轻气盛之时,谁也不让谁,直至最后,男人挥起了拳头。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学会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很喜欢自己蹲在一个草丛或旮旯角落里看蜗牛如何爬行,看蚂蚁如何搬家,看花草一点一点的成长,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同龄人愿意跟他一起玩,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我印象最深的是,偶尔逢年过节我会把他带到乡下去玩,他最高兴的事是捡那些未燃尽爆尽的鞭炮,装满一口袋,手拿一只打火机,走到一个地方随手抽出一个爆竹,那“嘭”的一声巨响会让他脸上充满笑容,觉得很满足。现在想来,其实他的内心就是那颗爆竹,他极度渴望爆炸,他有情绪要发泄,可小小年纪的他被自己从父母身上遗传来的固执牢牢地捆绑住了,他只能通过爆竹的炸裂来释放自己,村里的人都说这个孩子太奇怪了。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对这形同陌路的婚姻不放手?他们都算知识分子,连同女方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很多时候,知识分子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清高和看问题的方式,他们都好面子,于是面子就像是一个假面具,用它对外界始终如一的微笑掩盖住了面具后面痛苦扭曲的脸庞,抑制住了内心巨大的悲伤。这是一个很让人压抑难过的事实。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一切为了孩子!

孩子成了这场婚姻一定要维持下去的挡箭牌,任何人在他们即将做好离婚决定的时候都会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那个蜷缩在墙角看着你们角斗的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他一定是不能没有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他们望向孩子,孩子用如同受惊的小鹿般惊恐的眼神看着他们,心,在那一刻同时抽痛了一下,瞬间,所有人的想法都统一了:为了孩子,将就过下去吧!

可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哪怕是在同一屋檐下,两个倔强好强的大人依然互不理睬,你吃你的饭,你睡你的床,你说你的话,你做你的梦。空气中弥漫着让人不寒而栗的气息,这其间夹杂着怨气、怒气、冷气,只有人气似有若无。孩子在这偌大的房子里感受不到温暖,他用无辜的眼神看着置气的神色凝重的父母,他不知道该叫谁才好,从此,孩子再没叫过爸爸妈妈甚至是其他亲人,除了最疼爱他的外公。

后来,孩子和妈妈搬出了原来的家,母亲成了孩子唯一的依靠,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成年了的他一直独来独往。

三个人,两地分居,一场婚姻。

我不知道在中国,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当我偶尔向朋友抱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她们总会很平静地告诉我一个又一个家庭的事例,最后像法官似的一锤定音:几乎所有的人都过这样的生活,哪几对夫妻之间是有感情的?不都是为了老人为了孩子苟且将就下去?你呀,可以用诗意的心来写散文,但可别用它来过生活!

原本觉得刺耳,后来想想,也是,在婚姻中更多的应该就是苟且和将就,诗和远方基本不存在。

然而,来到澳洲后,一对夫妻的故事却让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思考的内容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当他们面临关系破裂的时候政府如何去调解的。他们之间的是非对错外人无法评判,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更不是我们之些无能之辈能妄议妄断的,反正,那夜男人由于喝了酒一时冲动对女人动了手引来了警察。警察二话不说的就要带走男人,女人看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男人又动了侧隐之心,希望警察看在年幼女儿的份上不要拘留男人。男人被告上了法庭,并勒令在上法庭之前必须与他的妻女保持距离,他有家不能回了。在澳洲,家庭暴力是相当严重的恶性事件,他们的法律在竭尽所能的保护女人和孩子的权益。而且,在西方人的眼中,没有爱情的婚姻简直是不道德的,他们开始动用法律的力量劝女方离婚。女人很犹豫,不说一开始他们是因为爱情才走到一起的,当看着可爱乖巧的女儿她就狠不下心,她觉得孩子还这么小,不能让她没了爸爸,但是,澳洲警察却无法苟同她的想法,他们严肃的告诉她,你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非但不是爱她,还害了她。你们之间的不幸会传染给她,让她患上心理疾病,这对她的成长更为不利,甚至到最后,警方说,你的软弱其实也是在犯罪!

这对夫妻是带着中国人的思维来到西方世界生活的,否则,男人不会动手打女人,女人不会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婚姻更多被赋予的意义或许是延续香火,责任和担当,唯独被弱化了的是婚姻当中必须要有爱情。

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实际上婚姻不见得总是包含爱情,爱情毕竟会淡去。昔日恋爱的激情不再了,婚姻如何维护?婚姻中的爱情要面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考验,要面对两个人朝夕相处的考验,没有什么神秘感,倒有很多责任、义务,是一种平凡的温情。它是冬天的炉火,规规矩矩,不是旷野中蔓延的野火,无拘无束。婚姻有很多束缚个人意志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个人体会到的是无爱的痛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直到婚姻连二性之好都没有的时候,婚姻就是到了尽头,没有再进一步的时候了。可悲的是,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说是为了孩子我必须撑下去,更有甚者,明明已经离婚,又各自不再结婚,依然同进同出,表面相敬如宾,问为何如此纠结,只道,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想让他(她)知道父母已经离婚,只能制造假象蒙蔽孩子也蒙蔽自己!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为何我们的孩子在中国父母眼里就是如此脆弱的呢?或许,专家会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的文化背景造就的。西方电影中一个家庭三五个孩子或者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或者兄弟姐妹中有的根本没血缘关系,他们依然尊重父母的选择,爱他们,接纳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接纳那一群的兄弟姐妹,他们也很快乐!

两个好人,一场婚姻,三言两语说不清。

 

作者:郭娟妃

推荐阅读: 人在澳洲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3月21日 12:30

Recent Posts

政府公布16 岁以下社交媒体禁令适用于哪些平台

11月21日,联邦政府已向议会提出新法律,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被发现系统性违反这些法律的大科技公司将被处以 5000 万澳元的罚款。 Read More

17 hours ago

“对盟友的敌视行为”——前以色列部长遭澳洲拒签

以色列前内政和司法部长艾耶莱特·沙凯德被拒发赴澳签证,理由是“品格原因”,这给阿尔巴尼斯政府与以色列的关系蒙上了新的阴影。 Read More

17 hours ago

澳洲信号局发布年度网络威胁报告

澳洲信号局(ASD)发布的《2023—2024年度网络威胁报告》称,澳洲的政府、关键基础设施、企业及个人正面临来自恶意网络行为者的多重威胁,这些威胁包括间谍活动、破坏性攻击和经济勒索,其中外国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Read More

17 hours ago

悉尼警察被歹徒刺伤胸部

周四(11月21日)午夜时分,在悉尼西部巡逻的一名警察被一名男子刺伤胸背,伤势严重。 Read More

17 hours ago

澳洲邮资又要上涨 ACCC 征求公众意见

澳大利亚人可能很快就会支付更多费用来寄送信件,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周五(11月22日)表示,澳洲邮政提议从 2025 年中期开始将基本邮资提高 20 澳分。 Read More

17 hours ago

马斯克抨击澳洲社交媒体禁令 称之“后门控制”互联网

亿万富翁马斯克将矛头指向了澳大利亚新出台的一项立法。该立法禁止 16 岁以下的人使用社交媒体,目前正在接受联邦议会的审查。 Read More

17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