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节甫一结束我便于6月飞抵澳大利亚墨尔本,但纪念笛子艺术家俞逊发音乐会的余韵仍在耳边久久缭绕。今日得闲,忽有一股把玩一番竹笛的冲动。晩饭后,我便带上乐盒來到与居室毗邻旳珀莱区维多利亚公园。
座落于墨尔本巿内居民区的维多利亚公园并不大,约摸一个半足球场的大小。走进公园,迎面便是一座凉亭。凉亭前装置着一个小小的喷泉,许是压力不足或是其它原因,现在变成了一股汩汩而流的小“溪水”。顺着凉亭台阶拾级而下,映入眼幕的,是一个略显低凹的硕大椭圆形草坪,环绕草坪有一条约二米宽泥砖砌成的小徑,四周高大挺拔的树木形成天然的公园围墻。
处于冬季的墨尔本并不寒冷,虽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依然斜挂在天空,阳光透过枝叶在地面上落下参差斑驳的阴影。此时,公园里遊客三三两两的并不多,他们有的悠闲地蹓狗,有的沿小径自在地散步,还有的坐在公园长椅上聊天,更有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絮絮细语。不时有微风轻拂而过,捎来阵阵淡淡的花香,更惹得树叶娑娑作响。
我在长椅上坐下,独自享受这份明媚惬意的雅韵,渐渐融入和谐物我两忘,心灵分明感悟到大自然音响的律动,与之伴和的愿望油然而生。从乐盒内抽出一支竹笛,我凝神屏息地吹了起来,瞬间笛声响彻公园,我也很快浸沉在乐曲优美的旋律里而忘却了一切。
我喜欢竹笛,缘由它的材质取之于江南山川间的竹林,极为普通特别亲切;我更喜爱竹笛的音色,极为清脆特别高亢,具有浓烈的中华元素的文化印记。从少年时代起,我就与竹笛成为好朋友,形影不离。自1956年加入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民乐队后,得益于指导员慕寅老师的点拨,加之乐队氛围的薰陶,夯实了我的竹笛基础,我的竹笛吹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多次演出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演奏经验。
我先吹了一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是一曲“江南好”。刚刚奏罢,四周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陶醉于江南美色意境中的我,一下子被拉回到现实中;我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起,椭园形草坪上竟然密密匝匝地坐满了人!他们使劲地鼓掌,似乎要求我加演。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顿时盈满眼眶,我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不经意间竟受到如此热情的礼遇,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便拿起竹笛,调整好气息,又吹奏了起来。一会儿是亲切活泼跳动的“牧民新歌”,一会儿是情趣自然诙谐的“小放牛”,待会儿又响起了马蹄击节车轮吟唱的“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笛声在公园上空回荡,旋律隽永沁人,人人屏息静听;最后,为了表达对澳洲人民的敬意,和着人们有节奏的掌声,我吹奏了澳大利亚著名民歌“剪羊毛”,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曲终人散。陆陆续续有人向我走来,竖起大姆指对着我说:“Very good!”有几位华人走到我面前,十分惊奇,说:“真想不到吹出如此充满青春活力乐曲的人,竟是一位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更有澳洲人士表示愿为我免费制作音乐碟片,我诚恳地婉谢了他的好意。直至走出公园大门,仍有人向我点头示意,挥手告别。
天空星星,似颗颗钻石点缀在黑丝绒般的夜幕上。刚才公园里充满愉快的经历,令我难以平静。忽然,我想起一位先人所说,音乐是永不锈蚀的钥匙,能打开素不相识人们心底的大门;那么,竹笛就是众多钥匙中光彩夺目的一枚!
作者:姜礼英
推荐阅读: 人在澳洲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10月26日 16:52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