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和大羿(非夏朝后羿)是帝尧时代的人,他们是一对很善良的夫妻,常常帮助老百姓做很多事情。
大羿欲解决十日之难
有一天,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一下子好像快被烧了起来,人们无法耕种、无法生活;所有的庄稼、草木都被烧焦了;江河也被烧干了。山里、河里的怪兽、妖魔鬼怪都跑出来害人。
大羿看到百姓遭受这么大的痛苦,心里很不忍。再烧下去,人们就全都要饿死、渴死了。他决定要尽全力帮助人民。
于是他告别了爱妻嫦娥,跋山涉水找寻神仙,求赐神弓和神箭。他攀过了九九八十一座高山,涉过了九九八十一条大河,又穿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峡谷。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在仙山里找到了神仙。大羿跪着接下了神仙赐给他一把红色的神弓,和一袋白色的银箭。
大羿在对神仙跪拜叩谢之后,便带着神弓神箭,登上了昆仑山顶。他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箭箭的射下了九个太阳。
从此,大地又是一片欣欣向荣,山林恢复了苍翠郁葱,稻米庄稼也再度丰收。老百姓又恢复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大羿不顾身家安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拯救了人民,立下了天功。西山王母娘娘因此赐给他一壶长生不老药。
嫦娥得药飞到了月宫
大羿回到家中,见到了久没见面的妻子很高兴,便滔滔不绝的跟她讲述他前段时间,九死一生的经历。并告诉妻子王母娘娘以长生不老药相赠之事。
“这样我们夫妻就可以永世生活在一起,永远恩爱。”大羿高兴的对妻子说。
嫦娥没说话,只是微笑的看着久未见面的夫君,觉得夫君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你赶紧把这壶宝酒喝下一半,剩下一半给我喝。”大羿催促着妻子。
嫦娥打开酒壶,喝下了半瓶酒。她喝完酒后,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把酒递给大羿时,一不小心,竟然失手把酒给打翻了!
大羿看到长生不老药被打翻在地上,发了一顿脾气后,转身出门打猎去了。然而,等他回到家里,却到处找不到嫦娥。他在外面一直找到了天黑,正坐在月桂树下休息的时候,一抬头,突然看见妻子嫦娥冉冉升空,正飘向那轮又大又亮的明月。
大羿向嫦娥追去,嫦娥却是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一直飞到了月宫。
大羿懊悔不已。自己经过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立功建业回来和爱妻团聚,得到了至宝不死药,换来的不是永世恩爱,却是生离死别。
这怎能让人不感慨:得到长生不老药,究竟是福是祸?
然而,人的命运是天定的。西山娘娘赐给大羿这壶不死药酒,也是按天意而行。
还业定际遇
嫦娥本是天上的仙女,在天上看到神射手大羿,心生爱意;因为动了凡心,被贬到凡间受苦。她和大羿成为夫妻,一是为了却这段情缘,二是为帮助大羿完成救世的丰功伟业。在了却人间情缘后,两人便可回到天上。
但是,天上安排好的事情,却也会因为人心的变化,而发生一些改变。嫦娥失手打翻仙酒之事,并非偶然。
嫦娥在大羿离家期间,虽然饱受孤单寂寞之苦,但她并没有一丝怨言,反而更努力去帮助村民,度过炎炎的十日天。这期间,她吃尽了苦,把在天上动了凡心一念的罪业全还清了。
而大羿呢,原本就是天上派下凡间,让他在这场浩劫中,拯救苍生,所以早就帮他准备好了神射手的能力和神力。而他也确实为了拯救老百姓,不辞辛苦、不计生死的找寻神弓神箭,再以神力射下九个太阳。如此已功德无量,足以回归仙藉,因此,王母娘娘才赐与他长生不老药。
然而,大羿在返乡时,一路受到人民的爱戴与敬仰。人们不但把他当作救命恩人,简直像神一样崇拜他。大羿在不知不觉中,便骄傲了起来。他不知这原本就是自己背负的使命,本来就必需完成;所经历的那些磨难,只是准备让他回天的一些考验。他却把这一切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
天帝看到了他这颗心,叹了一口气说:“把人世间的东西看得那么重,就算勉强能回到天庭,也会因为负重太大而掉下去呀。”于是,最后只让还清业债的嫦娥回到天上,大羿继续在凡间走完生老病死的一生。
(转载自《维德双月刊》)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9月25日 17:16
儿童服装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两名董事 Guo Dong Gu (顾)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杨) 因剥削四名中国移民、妨碍公平工作局的检查而被罚款 510 多万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箫 今天继续讲《古文辞类纂》。上期讲了姚鼐在此书序目中所谓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这是序目里最关键的部份。下面我会结合该序目以及不同文体的范文,带大家一起欣赏古文,提升鉴赏与写作水平。古文有些写法在现代依然不过时,取决于学者怎样运用。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文辞类纂》序目最关键的一段是:“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一是简介古文分类,二是概述构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现在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此书的13个文体类别: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这13类文体或许乍看难以理解,我们不妨进一步归纳,其实可以归为三大类: 1、说理(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 2、记事(传状、碑志、杂记) 3、抒情(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是不是更加简单清晰了?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之文以理为主;传状、碑志、杂记以事为主;箴铭、颂赞、辞赋、哀祭主写情。透过姚鼐所列文体的顺序,可知他认为学文应当先学议论文,后学叙事文,最后学对辞藻精美要求较高的抒情文。我们试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无论是否能成为文学家,都要条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议论文是基础。记事文比议论文稍难一点,比如给一个人作传,或写墓志铭,至少要对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并在诸多大小事中取舍,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严谨,还要真实,所以很考验功底。至于颂赞、辞赋、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体,写作难度更大,但即使写得不好也没关系,至少前面已经学会写最重要的议论文和记事文。 (图:Adobe Stock) 再来看《古文辞类纂》所选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占11%;两汉文占20%;六朝文占1%;唐宋文占59%;明文占5%;清文占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数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绍过“桐城三祖”的文学观,结合上期内容,各位想必不会对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