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孩子遭遇隐形霸凌 后果可能相当严重!

教育心得

又到一年开学季,按说应该是各位父母欢呼雀跃的时候。可我一朋友却发起愁来:小儿子死活不想上学了。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原来,这孩子说话有些口吃,有几个同学总喜欢学他说话:

当他进教室时,他们笑:你、你、你、来、来啦。

当他数学考了一百时,他们起哄:了、了、了不、不起呀。

当不善运动的他跑步落后时,他们喊:跑、跑、跑得真、真慢、慢呀。

做得好也学,做得不好也学,怎样都要学。他们越学,孩子越自卑,越自卑,就越不敢说话,简直是恶性循环。

如果不是朋友的一再逼问,孩子心里的委屈、难受还不知道要压抑多久。

其实,他是遭受了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隐形霸凌。

不是只有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的殴打、推搡才叫霸凌,才值得被重视。开恶意玩笑、孤立、散播谣言、起绰号、讥讽等隐形霸凌,同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和创伤。

身体上的伤害可以治愈,心灵上的创伤却难愈合。隐形霸凌的存在,正在悄无声息地折磨我们的孩子。

[1] 情感上的孤立、排挤

孤立、排挤他人,甚至唆使其他人一同参与孤立和排挤,就是一种典型的隐形霸凌。

读初中时,我们一致认为隔壁寝室一个女生很怪异: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还常因晚归被宿管批。

有天晚上,我下楼扔垃圾,竟看到她蹲在垃圾桶旁边默默地哭。细聊之下,才知道她被室友集体孤立了,不想回去。而原因,竟是因为她从来不参与她们八卦别人的卧谈会。

“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话;没有一个人看我;只要我在,她们故意凑在一起说话,不让我听见;像躲瘟疫一样躲着我……”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在那样的环境里待了三年,眼看着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孤僻,成了班里空气一样的存在。有时候想同她说话,她都一脸胆怯,不知道做何回应。

现在想起这位被孤立的同学,都觉得心疼。

调查发现,6%左右的孩子都曾在集体中被孤立。持续的孤立,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孤僻、抑郁。

“我那时候被逼到有严重的抑郁倾向,失眠、厌学、自残,直到上了高中摆脱了之前的环境,才有所好转。”一位曾被孤立的网友这样说道。

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非常残忍的实验——绝望之井。

实验中,幼猴被困在一个漏斗形小黑屋中,孤独、绝望地呆了两年。

两年后,被放出来的小猴已经得了重度抑郁症:喜欢远离猴群,毫无活力,有极强的自闭、自残和攻击倾向。即便通过药物和集体生活对小猴进行治疗,也收效甚微。

由此,他得出结论:对灵长类动物来说,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会导致孩子心理创伤,这种影响将持续一生。

集体性是人的天性之一,被群体孤立和排挤绝非小事。

被孤立、被排除在人群之外的孩子,就像一座孤岛,像风雨飘摇的大海里,一艘独自航行的小船,内心充满了孤独、无助和绝望。

[2] 言语上的侮辱

起侮辱性绰号、嘲弄、开玩笑、散播谣言等言语上的侮辱行为,也都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隐形霸凌。散播恶性谣言,对孩子的伤害尤其巨大。

《优雅的谎言》中,女孩千智就被同学散播的谣言所伤。

在千智因被孤立而郁郁寡欢时,同学花莲假装和她亲密,却又在背后散播她的恶性谣言:

谎称千智小学时就被同学孤立;将千智因意外去世的爸爸说成是自杀。

千智深受谣言之苦。而谣言,又带来同学的嘲弄和更严重的孤立。

这些痛苦,都被懂事的她隐藏在了微笑背后。忙于生计的妈妈丝毫没有发现,她在学校遭受了欺凌。

她也曾去图书馆查阅和抑郁相关的书籍,也曾试着向陌生人倾诉心中烦恼,也曾用织围巾的方式来缓解内心苦闷。

然而,什么也没能改变。

同学的伤害,家人的忽视,内心抑郁至极的她,最终不堪重负,用那条围巾,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心理学上说,谣言会造成人内心的紧张、不安、烦恼和痛苦。

25岁的阮玲玉无法忍受恶意中伤,一句“人言可畏”,离开了这个令她失望的世界。

24岁的台湾艺人杨又颖,因网上众多散播她酗酒且出卖身体的谣言,留下一纸写满委屈的遗书,同样选择了离开。

成人尚且无法面对遭受谣言的痛苦,何况是弱小的孩子?

被起不雅绰号,同样会让孩子感到受伤。

曾看过这样一则视频。

一名10岁男孩,一直情绪激动地大喊:“做人要有尊严!我宁愿站在这里一天,我也要尊严!”

原来,男孩因为小时候头部受过伤而长不出头发,几乎每天都带着帽子。有的同学会开玩笑去碰他的帽子,有几位同学取笑他是“光头强”。他实在气不过,就打了对方。

没有头发已让他感到自卑,而同学给他起绰号,则更深深刺伤了他的自尊。因而即便被学校罚站,他也要为尊严呐喊。

哪怕再小的孩子,也同样有尊严,也需要尊严。在孩子心里,起绰号并不是开开玩笑的小事,而是和尊严有关,和屈辱有关。

除此之外,言语上的讥讽、嘲弄,同样会伤害孩子,不容小觑。

殴打、故意推搡这种已经显性化的霸凌,更容易被识别、提防和处理。反倒是这些常见的隐形霸凌,极易被父母和学校忽视。

做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该怎么保护孩子尽量不受隐形霸凌的伤害呢?

[3] 及时识别孩子的求救信号

除了学业外,父母应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识别出孩子的求救信号,以便给予孩子帮助。

当孩子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多次表达不愿上学、脾气突变、出现自残行为时,可能就是孩子在发出求救信号,家长得格外注意了。

在《优雅的谎言》中,对于在学校被同学欺凌一事,千智其实很早之前就发出过求救信号:她曾表达过不想去学校,也曾想找妈妈倾诉。

千智的母亲却不以为意。

直到千智走后,痛苦中她才想起女儿的求救信号,然而,为时已晚。

教会孩子应对隐形霸凌

面对隐形霸凌,最重要的是学会保护自己。

父母可以在家多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各种情形下的应对方式:

当别人的言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时,言辞拒绝:请你不要这样,我不喜欢!

当被别人误会时,大胆说出事实。

邻居家的孩子有阵子眼睛有点炎症,上下学回家都遵医嘱戴了墨镜,被同学嘲笑是臭美。邻居教她这样回击:我不是臭美,戴墨镜是因为我眼睛发炎了,怕光。

当觉得自己无法应对别人的欺凌行为时,可以立即离开,远离被欺凌的环境。之后,可以向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从反复演练中,孩子能获得应对的底气和自信,当霸凌再次发生时,能勇敢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会因保持沉默,而让对方得寸进尺。

做孩子永远的后盾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后没有告诉其他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效的求助,不当的干预。

当孩子受到欺凌,会担心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害怕被认为是怂、软弱或开不起玩笑。因而情愿自己忍受痛苦,也闭口不言。

做为父母,平时就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别怕,我们就在你身后,是你永远的后盾。

当伤害已发生时,父母应耐心倾听,给他安慰,在“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捍卫孩子权益”前提下,去理性处理被霸凌一事。

当孩子深信父母会保护他,会给他合理的帮助,才会在霸凌发生时,主动寻求帮助。

当有人可以倾诉,有人给他安慰和帮助,孩子也更容易重建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

弗洛伊德的童年阴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创伤经历对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这样的伤害,就像是孩子心上的伤口,虽然会愈合,但伤疤却一直会在,不经意间就会隐隐作痛。

做为父母,为了防止这样的伤害发生,应防患于未然,教孩子学会识别、应对隐形霸凌。而当伤害已发生时,父母要勇敢地站出来,和孩子一起面对。因为,比隐形霸凌更可怕的,是孩子的背后,没有你。

 

来源:网络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