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大数据可以劫色,可以杀人

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温州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遭遇先奸后杀的消息刷屏。

继几个月前郑州空姐被害案后,又一条如花的生命随风消逝,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一时间,网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骂滴滴监管不严导致惨案发生、骂警察办事不力的,也有担心今后打车安全的……

事发后,滴滴给出的反应是:道歉、下线顺风车业务、整改升级客服团队,免去顺风车业务部总经理和客服副总裁两位管理人员职务

 

然而,这些措施真的能让阻止更多类似事件发生吗?

早当滴滴司机杀害空姐案发生之后,单位的女孩子一整天都人心惶惶。因为她们每天都加班很晚,滴滴出行,是她们最常用的出行方式。

人们讨论着女子防身术、防狼喷雾、电击枪等东西,但都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滴滴打车的时候,无论是快车、专车还是顺风车,男性是更难打到车了,等了几分钟,往往都没有人接单;而如果你是个妹子,只要发布行程,几乎都是秒接。

这个事情很简单,因为每一个乘客,在滴滴车主面前,都是赤裸裸一览无余的,你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是大长腿还是小短腿,滴滴比我们自己都清楚。因为啊,我们每个人,都被暴露着年龄、性别、职业,车主还可以给我们打分、贴标签。

注意,我说的这个打分,是选美意义上的“打分”。

车主看乘客,是这样一个画面:

 

老司机们肆无忌惮讨论着女性的长相、胸和大腿,这仿佛不是个约车平台,而是个约X平台,就算是约X平台,也不至于如此暴露他人隐私吧?你看这些车主们的评论,会发现,他们可能并不是冲着拉客挣钱来的,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顺风车更喜欢接女乘客了吧?

其实我也能理解车主们对女乘客的青睐,一来女孩子干净,没有抽烟的坏习惯,二来男乘客有可能人高马大,容易有不安全感,毕竟是自己家的车,小心总是没错的。就好比房东总喜欢把房子租给女生一样。

我不喜欢揣摩人心,但硬要揣摩下去,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是打车的职业女性一般漂亮养眼,车主一路心情愉悦,二是万一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女孩子,好控制。再往下,我就不揣摸了,自己心里有数。

滴滴此前的广告营销,也在暗示某些事情。

我就要请问一句了,人家不过就是打个车,为啥你要搞得像“约会、相亲、约X”一样?

喜欢看直播的朋友都会发现,现在在斗鱼等直播平台上,有许多户外主播别的不干,就在晚上搞“顺风车直播“,总能接到一些单身女性,一路言语撩骚,肢体接触,要微信,偷拍女孩容貌和身材,不少观众也喜欢看这种情节。顺风车是可以挑乘客,限制合乘人数的,他们在机场、高铁站蹲点,所以,大半夜经常能够接到女乘客。

这些顺风车主造的孽,可真不少,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不堪入目的新闻。

2015年7月4日3时许,滴滴顺风车主郑某接到乘客后,在车内采取扇耳光等暴力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郑某次日被抓获归案,赔偿人民币7万元后获得谅解,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2016年8月15日5时许,顺风车主蔡某在其车内持电击枪威胁乘客并强行发生性关系,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量刑含其他强奸案件)。

2016年11月10日2时许,滴滴车主(专职)侯某在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后,趁乘客醉酒之机实施猥亵,抚摸其胸部及下体。侯某于当日自首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因犯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

这些顺风车主深夜开着私家车转悠,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一场“艳遇”。

有位知乎女网友如此描述:@汣是我

我问司机大哥,说“现在油费那么贵,是不是顺路才接?接的时候要优先选搭车次数多的,还是评分高的?”

司机笑了笑,告诉我: “先挑女的,再翻评论,确实好看的,我改变路线也要接。”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这些顺风车司机,其实就是当年的“黑车司机“,滴滴这个平台把他们“洗白了”,顺风车和专车不同,注册审核的程序非常简单,只需要身份证和驾照就够了,这种“合乘车”模式,并不受网约车法律条文约束。但在有滴滴平台背书之后,会给乘客造成一种幻觉,觉得有滴滴平台在,顺风车也是安全的。试想一下,如果是当年的黑车司机机场拉客,年轻的女孩子还会上车吗?然而现在,在滴滴顺风车面前,大部分人就会放松警惕。

 

UBER也有性侵事件,但是……

如果说一款产品的改进,每次都要以乘客的生命安全为前提,如此破坏性实验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此次遇害的温州乐清那位姑娘,发现身陷危险后把求救信息发给了朋友。

朋友联系警方后,被告知没有车号无法立案;而滴滴方面又没有及时处理。

 

双方磨合扯皮之下,人命早已归西。

自网约车平台诞生以来,此类产品就存在安全隐患。

以 Uber 为例,自从业务开展以来,关于安全性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与此同时,是一直不间断发生在各地的Uber司机犯罪案件。

而在这个过程中,是 Uber 一次一次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整改措施,是在Uber app里加了可以一键呼叫911的报警按钮。

警方根据你分享的位置,就会及时赶到。NBC新闻主持人做了个实验,警车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时间就是人命,如果有一键直通按钮,少绕几个弯,也许会多挽救一条生命。

东南亚地区最流行的网约车软件Grab,像其他网约车一样,也曾被爆出过司机强奸案例。

去年,他们也新增了紧急求助按钮。只要乘客确定乘车后,紧急按钮就会在APP上出现。

一旦发生紧急事故,乘客就可以按下按钮,会直接连接到紧急热线 999,通知警方。

这类案子暴露了多少顺风车的安全漏洞呢?起码有三个:

1、犯罪嫌疑人并没有使用自己的账号,而是违规使用他父亲的滴滴顺风车账号接单,人车不符。
2、夜间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也就是说,随便一个人用着这个账号就可以接到被害人前往目的地。而滴滴此前对外宣称的——顺风车注册时的三证验真、犯罪背景筛查,成了马奇诺防线。
3、案发前这名犯罪嫌疑人就有过被投诉的记录,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可见滴滴对车主的有效约束等于为0。

有人告诉我,注册一个顺风车司机太容易了,如果狗能开车,狗也能开着顺风车去接人,快车司机需要审核犯罪记录,但是顺风车司机,只要有车有驾照就行了,跟黑车没两样。还有人告诉我,其实注册个滴滴快车司机也很容易,有门路,什么事都能搞定。

你看,有犯罪前科,永久封禁,外地牌照,车子超龄,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一件事情,只要有利可图,必然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下游,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那些跳出来为滴滴洗地的人,就是一个逻辑:“犯罪是人的问题,平台没有错。”这和当年快播王欣说的“技术无罪”一个道理,对,技术无罪,但你这个技术,你这个大数据,并不是真正服务于用户的,而是服务于自己利益的。车主和乘客之间的信息是单向透明的,车主可以肆无忌惮公开讨论乘客是男是女是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乘客却不能得知车主是人是鬼还是条狗,这不公平!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滴滴打车的时候也遭遇过“性别歧视”。

我有一猫一狗,过年回家的时候,需要打个顺风车,然而呢,提前挂两天,加钱加到100块感谢费都没人理我。

我老婆看不下去了,拿过来切成她的账号,哈哈哈,立马有人接单了。

当我这个满脸胡子,身高182的大汉,腋下夹着一猫一狗上车的时候,立马看到了车主异样的眼神和精彩的表情。

当时我只是当个有趣的事情,没有放在心上,但自从女性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之后,我瞬间反应了过来,脊背发凉,立马感受到了资本的恶意,怒骂大数据害人!别怪我粗俗,联系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滴滴这个平台,不是为乘客服务的,为了利益,它可以把乘客的数据公开给车主,我们是男是女,是美是丑,被滴滴司机们一览无余,所以,车主可以逛窑子选美一样挑选乘客,而我们乘客却不知道车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乘客注册个账号,坐上两回车,然后再发布个路线,所有的信息就都暴露了,你是谁,是男是女,长相美丑,职业、年龄,全部曝光在所有车主面前。然而这个信息,却是单向透明的,车主把乘客看光了,乘客却对车主一无所知。当然,你要说,乘客也可以打分,也可以评价,但这些对于其他乘客来说,却等于是不可见的,因为打车不是个长期买卖,而是偶然之间发生的交易,乘客根本不可能去选择司机。

这个“贴标签”的行为,在互联网营销中,其实是很常见的,就如淘宝、饿了么一样,买家可以给卖家贴标签,卖家也可以给消费者贴标签,但要知道,消费者面对商家,永远是弱势一方,任何平台,都应该给消费者更高的权益,毕竟,消费者才是花钱买产品买服务的一方。平台和车主的营收利润,到底来自哪里?在这次恶性凶杀案发生之后,滴滴应该反思一下,悲剧,到底源自于哪里?

我们鼓励科技进步,我们喜欢互联网创新,然而我们发现,什么大数据、什么精准推荐,这些破玩意儿并不是为了方便我们消费者,而是为了他自家疯狂地逐利。其实,并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滴滴可以增加平台报警机制,可以让数据双向透明,还可以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严格审查车主资料,贴标签这种事情,其实完全可以去掉,只保留打分系统,隐藏双方的个人信息,这才是负责任的平台应该干的事情,这样才能保护双方的安全。

然而,滴滴一件都没有做,眼睁睁看这个这个行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居心叵测不怀好意之辈游刃有余,就连有前科的犯罪分子,也能在平台的庇护之下公然开车拉客。

我们曾经对滴滴充满好感,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们,移动互联网一代更喜欢高效简单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对当年出租车拒载、拼车、不打表的事情心有余悸,滴滴出行被大家看作是“屠龙的少年”,看作打破旧规则,方便大众的市场革新者。然而,大家都太年轻,太单纯,忘记了资本和商业的原则,那就是不断地追逐利益,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不惜突破一切的道德底线。它的服务越来越糟糕,乱加调度费,还搞出了“大数据杀熟”——同样的路程,同样的位置,不同的人价格却不同,经常使用滴滴的老用户,价格却更贵。

移动互联网的“圈养用户”时代已经结束,无论是饿了么,还是滴滴,当他们垄断了市场,完成了用户的原始积累,大家都再也难以享受最初的福利,“宰杀”的时候到了,宰,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宰。

多次女性用户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害案,就是一次大数据谋杀!罪犯借助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精准完成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技术无罪,但技术的所有者必须负责任。

现在教育女孩子怎么保护自己都等于放屁,身边的女孩子们提起这事都如惊弓之鸟一般,真遇上丧心病狂的匪徒,你们说的任何自救工具和技巧都是狗屁,滴滴需要监管,信息必须双向透明,用户的隐私必须得到保护,天眼必须无处不在。

做不到这些,这个平台还是不要存在比较好。

 

 

打车,还是要多一个心眼

随着网约车软件越来越普及,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各自流行的软件。

今天避开了滴滴,明天也许会遇上新的危险。

要想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对于乘客来说,最靠谱的方法还是自己多留一个心眼。

/ 打车前 

  • 确保自己手机处于电量充足状态,出门带好充电宝;
  • 通知亲友自己上车的地点和目的地,以及预测抵达时间。

/ 打车时 

  • 尽量选人多的地方上车。在司机没到时,不要一个人走到暗处;
  • 看清司机姓名、性别、车牌等信息,如果前来车辆和APP信息有出入,马上拒绝搭乘;
  • 最好事先把司机资料发给值得信任的亲友;
  • 上车前,确认车上有无藏匿其他人。

/ 乘车时 

  • 上车以后,把路程分享给朋友亲人,让他们可以追踪你的地点,万一发生意外可以迅速抵达目的地。
  • 跟着地图上自己前景的方向,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果司机偏离原有路线,马上提出停车;
  • 不要一上车就睡觉或者忙着刷朋友圈,提高警惕,随时留意路旁建筑和景物,以防司机不良企图或者绕路;

  • 不要在车上拿出钱包,在车上财物和首饰保持低调,不要着过于暴露衣服乘车;
  • 上车后,注意车门车窗,若发现有异样或者司机喝酒、衣冠不整、言语不正常等情况尽快想办法下车;
  • 若和司机交谈,别透露个人作息和家里经济状况等详细情况。

///

花季少女的逝去令人心碎

如果政府无监管意识 

企业无整改意识

百姓无安全意识

这样下去,更多生命将成为陪葬品

 

*综合整理自网络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8月27日 17:10

Recent Posts

一对大熊猫抵达阿德莱德

两只可爱的大熊猫“星秋”和“宜兰”经过15 个小时的飞行,从中国抵达了澳大利亚。 Read More

4 min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国家创新签证”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5 mins ago

铁路大罢工 悉尼跨年烟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圣诞假期汽油价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圣诞期间,全澳的司机都面临高油价的打击。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尔本将超过悉尼,成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国游客无人机“窥探”澳洲军舰 引发热议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渗透无处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