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彼此独立却又相互联系,无论是利益还是感情,有关联就难免有矛盾,有碰撞太过计较便是徒增烦恼。
凡事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计较,才会活的潇洒,活得舒服!
不与陌生人计较
俗话说: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我们总是习惯在相熟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大度宽容,这是人之常情,而在陌生人面前依然能保持宽容的却取决于个人素质和教养。
曾看过两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公交站前,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士,和一位民工大叔一起上车
女子为了抢座,匆匆往里抢,撞到了民工大叔,不道歉也就算了,反而出口讥讽:农民工也坐车衣服那么脏,能不能注意点!
刻薄之情,溢于言表。
大叔特别尴尬,也没有反驳,上车后默默站在车门旁。
而在另一个地方,同样是在一辆公交车上,因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说:不不,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
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人生而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同样的事,因教养的高低不同,而呈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什么是教养?教养就是推己及人,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每个人都不容易。
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这就是最好的教养。
不与朋友计较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年轻时,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日子过的非常艰难。
鲍叔牙知道后,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因管仲没有钱,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来自于鲍叔牙,但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没出多少,拿的却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时管仲都躲在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说: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啊。管仲听到就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现在我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友情。
心胸宽阔海能容,计较声中情已穷,真正的朋友之间,从不会斤斤计较,相互猜忌。
尊重并理解朋友的选择,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情商和格局的体现,对朋友斤斤计较的人,最终只能收获孤独。
不与邻里计较
安徽桐城有一条巷子,名为六尺巷,这个名字的来源却是一场邻里间的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相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两家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要占这条路,张家人却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了县衙县官见两家都是名门望族,迟迟不能决断。
张家人见有理难争,便写信给张英,想让他插手此事,打赢官司。
张英看罢却只是笑笑,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过书信,明白其意,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地基,自此邻里和睦共处,六尺巷也因此得名。
张英在对邻居的处理上,没有选择以势压人,而是选择不与邻居计较俗话说:远水不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不与邻居计较是一种理智,更是感悟人生后的一种智慧。
假如你在生活中与邻居有难解的纠纷,也不妨让他三尺!
在生活中,我们所需要是每个人带着善意以诚相待最舒服的关系,贵在不计较,这中间需要求同存异,需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终有一天,当你看到别人带着笑容向你伸出手时,你就会懂得人与人相处的快乐,你就会知道当初的不计较都是值得的。
来源:文章吧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