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进驻城市,大自然也悄然渗进了各大都市,城市区域里的各类公园和花园早已深得人心。
而另一个现象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即楼顶的绿化。如今,从伦敦到新加坡,哪怕只是方寸之地,都已变得寸土寸金。于是,占领高空就成了必然之选,以寻找一片新的乐土,摆脱城市地表的喧嚣,去拥抱蓝天的威严与宁静。 “第五面墙”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增加的绿色楼顶装扮了楼房,调节了气候,既有着无可置疑的美观价值,又具有环保价值。 从绿化天台到种着多种植物的楼顶花园,营造出了别致的景观,同时又吸引了各类动物,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现在,我们将带你去欣赏其中一些蔚为壮观的项目。
新加坡 由 WOHA 建筑师事务所主持设计的 Parkroyal on Pickering 酒店是新加坡第一家“花园酒店”(367 间客房),坐落于市中心,已成为一座创新性的标志性建筑。 瀑布般的绿植覆盖着整栋建筑,成为最引人注目之处。酒店设有诸多“花园”,面积达 1.5万平方米,种植着各类树木、花草、多叶灌木和攀缘植物等。 作为节能的典范,酒店远远望去像是安放在一个 5 层的托盘上,托盘外观呈波浪形,使人不禁联想到层层叠叠的梯田。 酒店的塔楼像是一颗海蓝色的马赛克宝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附近的新加坡河。景观设计分布在建筑的各个角落,一条铺设着绿植的户外天桥,如果要去客房的话则必须经过它。
芽庄 在越南,由 Vo Trong Nghia 与 Masaaki Iwamoto 两位建筑师设计的“Hoan 之家”颇有名气。它位于芽庄(Nha Trang),那别具一格、打破常规的屋顶显得独特出众。 根据城市化法规,它的屋顶呈倾斜状,由绿植和灰瓦交替构成。沿着屋子里的梯子,走到屋顶上,便可放眼眺望四周的群山。附近的邻居每天都能欣赏到这座“悬空花园”的绿色美景。
纽约 造访布鲁克林植物园的游客们从此有了一个舒适的接待处。这座建筑物矗立在市区与植物园这片城市绿洲的交界处,由 Weiss / Manfredi 公司设计,沿着绵延起伏的地形而建,与周围的景物巧妙相融。整体格局依照公园道路走势蜿蜒伸展。该建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植的屋顶和诸多环保设施融为一体。
伦敦 自 2015 年起,伦敦著名商业区“金丝雀码头”又有了一个自豪的理由——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火车站成了这里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长达 310 米! 在未来的铁路网中,这个火车站将成为枢纽。它坐落在泰晤士河上,距河面 24 米,顶部是一个花园,一部分种着各种植物,另一部分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建筑物,其屋顶由透明的气垫构成,所以屋内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各种奇花异草得以蓬勃生长。
马恩河谷(法国 77 省) 在距巴黎约 25 公里的马恩河谷,有一片面积一公顷的绿色波浪沿着一栋 200 米长的大楼徐徐展开。它们出自建筑师 Jean-Philippe Pargade 之手,名为“Espace Bienvenüe”(迎客空间),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区,著名研究机构法国交通、规划与网络科技学院(l’IFSTTAR)就设在这里。 凭着独特的外形,特别是植被繁茂、可供散步的屋顶,这里早已成为校园的首要标志,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片自由的聚会空间。
悉尼 在 One Central Park 项目框架下,Jean Nouvel 设计了两栋住宅塔楼,位于悉尼市中心,悉尼的天际线从此打上了他的烙印。 在设计的过程中,这位法国建筑大师请来了艺术家兼植物学家 Patrick Blanc,两人把这两座建筑物变成了一处真正的“垂直景观”、一首献给大自然的颂歌。外立面近一半被绿植覆盖,最高的那栋楼(35 层)向一侧延伸出去,悬在空中,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韦尔肯丹 在荷兰小城韦尔肯丹(Werkendam),坐落在公园中央的 Biesbosch 博物馆刚刚完成翻修。 按照 Marco Vermeulen 事务所的设计,它新增了一个像翅膀似的新建筑,里面设有餐厅、临时展厅等。这个新建筑丝毫不显突兀,而是借助几个覆盖着草皮的五边形金字塔,巧妙地融入到了整体景观之中。 塔顶既美观又环保,使整个建筑更具生态气息。游客们可以通过连廊登上屋顶,在那里闲情漫步。
来源:IDEAT理想家 撰文→Maryse Quinton / 编辑→Crystal |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4月6日 11:42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