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邀请的答主为:墨尔本某公立中学国际学生部主管(International Student Manager)王枢谱。本期的问题为:澳洲的中、小学生留学方面,留学生住宿权利(Homestay中的留学生权利)、留学生福利、以及留学生社会活动等方面。
1、 如果我们的孩子想在澳洲住Homestay,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准备什么程序?
Homestay家里任何的成年人都必须有Working With Children Check (WWCC); 留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卧室,内有可以学习、生活的家具。一个Homestay一般最多只能居住3个留学生,家里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澳洲每个学校对Homestay的要求不一样,但一般都会有国际学生负责人去到家里检查,以确保环境基本符合校方要求。
2、从房东角度来说,做Homestay有什么样的利弊?
Homestay的责任实际上很大,不仅仅是要照顾一个青少年的饮食和住宿,也要对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关注。很多时候,房东需要给予他们额外的帮助。利益上,Homestay一周的收入大概在250-320澳币之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3、澳洲500学生签证什么时候可以打工,16岁以上吗?
是的。16岁以上的留学生就可以打工,一周可以打工20小时。按照澳洲法律的规定,一旦有了固定的收入就要付税,所以,想打工的朋友需要申请一个税号。
4、请问该怎么申请澳洲学校?当地学校对留学生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若您需要为孩子申请澳洲的公立学校,也称政府学校(Government schools),您需要通过澳洲教育部来申请,网站是:
http://www.study.vic.gov.au/en/how-to-apply/Pages/default.aspx;
若您需要为孩子申请澳洲的私立学校,一般在学校的官方网页上申请。申请时,学校会看海外留学生近几年(原籍国家)的成绩报告单,也会考虑是否需要安排Homestay。有父母或亲戚一同陪读来澳洲的海外留学生申请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5、小学生留学是否只能入读国际学校?是否必须陪读?陪读父母是否可以工作?有否有工作时间长短的限制?一般学费是多少?升读中学或者大学有优势吗?
小学生是可以申请澳洲政府学校的,但父母或是直系亲属要来陪读。陪读的父母可以工作,也可以长期在澳洲居住。一般一个学期的学费在$3,000左右,但私立学校的学费会更贵。如果学生的签证一直都是留学生,小学留学生除了语言上会有优势外,升读中学或者大学本质上没有什么优势。
6、中学生过来澳洲留学,是否必须先进当地的语言学校?
是的。中学生需要先读20周的语言,除非在近期有考过英文,如雅思,而且成绩在等同于雅思总分5.5分以上。
7、我在Homestay住,但不是很喜欢现在这个家庭,要怎么寻求帮助?
Homestay很少有完美的家庭,有冲突是很正常的。如果矛盾可以协调的话,学校一般都会建议学生继续住;如果实在无法生活在一起,学生可以给国际学生负责人提出更换Homestay的要求,但还是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家庭可以入住。
8、我15岁刚过来澳洲读书,也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怎么融入这里?
语言学校是融入澳洲生活的一个关键,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当地学校的活动。澳洲的华人群体很多,有一些基督教的群体平时有很多的社交活动,孩子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9、我儿子明年打算来墨尔本读中学。作为父母,现在开始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包括他的心理建设?
作为父母,首先要考虑好:是否要一起陪孩子过来。Homestay毕竟不是父母,在很多方面上可能照顾不好孩子的需要。如果选择了Homestay,孩子要做好语言、饮食、生活规律上不习惯的准备,父母也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10、留学低龄化如何权衡利弊?是中学就送孩子过来读书好,还是大学时期再来?
中学过来读书是比较辛苦的:青少年正是成长时期,很多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学会。大学学生会相对成熟一些,社交范围也大很多。如果考虑让孩子中学时期就过来,父母能陪读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墨尔本微生活
图片:网络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3月16日 16:04
两名联邦议员表示,他们将放弃澳航“主席休息室”和维珍航空“超越休息室”的会员资格,来恢复公众对政客的信任。 Read More
周二(11月5日)早上 6 点 41 分,墨尔本以北约 150 公里的本迪戈附近发生了 3.6 级地震,十多个人报告感觉到了地震。 Read More
周日(11月3日)下午 5 点 15 分左右,一名11岁的小男孩在与父亲一起游过中央海岸的 The Entrance 海峡时被海流卷走。急救人员赶赴救援,周一全天将继续搜寻。 Read More
由于房贷利率高居不下,购房者贷款能力下降,纷纷把目标转向房价相对实惠的地区。这种供需变化导致悉尼一系列低价区房价飙升,而部分高价区房价反而有所下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