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整整两年来陪孩子经历中国和澳洲教育的过渡,也尝试着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异同。“ 我想把教育分成三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人从呱呱坠地,入学,进入社会,没有人能逃脱这三块教育的任何一部分,而且对于人的一生,这三部分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可千万别小看澳洲这个孤零零的岛国,这个据说是流放英国强盗,小偷,流氓的蛮夷之地,仅仅有二百余年的文明历史,按理说,它根不正苗不红,可偏偏人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屹立在发达国家之列就从未离开。
更要命的是澳洲在科研,体育,文化,艺术,医疗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是这个世界的尖子生,而且还没有偏科,别忘了直到今天它才有两千四百万人口,按比例去除老弱病残,这个成才率可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一切,必须与强大的教育有关。
家庭教育
这两年里我反思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中国人大概是这个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但遗憾的是我们把教育片面化,狭隘化了,功利化了,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考试成绩,学术排名上了,我们觉得分数是评判教育好坏的一个指标,考试分数高就一俊遮百丑了。
请扪心自问,有哪个为人父母会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坚韧和抗击打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又有多少个父母会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人生影响?
但凡在国外生活过一年以上的人们,相信都会很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 外国人都长着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外国的孩子都很自信,国外的人们都很注重礼仪。而与此相反,我们中国人都有一张苦大仇深的面孔,中国的孩子和大人普遍缺乏自信,尤其在公众场合以及面对外国人的时候。”
相比发达国家,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的国民普遍缺乏普世礼仪。这是为何?我琢磨,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面由心生”。一个人的喜悦,幸福,苦恼,仇恨等等内心的感受都可以从他(她)的面部表情清晰的观察得到,成年人或许懂得伪装,但可以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心境,看脸,看眼,准确无误。
孩子成长的过程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父母的影响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做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人生留下巨大的烙印。
在我们的文化里,听父母的话,挨父母的打,天经地义,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快都会被磨灭。
我们喜欢听话的孩子,我们称之为“乖”,殊不知在这个“乖”的背后是孩子个性的抹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唯唯诺诺,长大后怎能真正自信?我们也决容不得孩子和自己意见不合时的坚持,更见不得孩子的执拗,这在很多时候被称为“翅膀硬了,不服管了”。
可殊不知这背后是为人父母的专政和家庭民主的缺失,所以我们也就不要抱怨我们中国人在在面对国际竞争中习惯性的逆来顺受。
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如对待“私有财产”般的对待孩子-“你是我生的,你就得听我的”,我们从未认为这有何不妥?也就绝不会反思我们从未给过孩子”尊重“。想想看,在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那段时间,有三分之二处于被打压状态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轻松的面容和未曾受过欺负的脸庞?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自己和后代种下的苦果,对于这一点,我很是悲观,即便每个人现在都意识得到,没有几代人也不会真正得到改观。
澳洲的父母对孩子出奇的耐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只见过一次一个年轻的爸爸在街边对三岁的儿子低声呵斥,除此以外,我看到的都是那些充满爱意的陪伴和慈眉善目的平等对话。
有人会说,我们中国父母也会耐心,也不全是批评。但两相对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是三百六十天批评,五天鼓励,而澳洲的父母是三百六十天耐心,鼓励,五天呵斥。想想看,哪一个孩子会愁眉苦脸,哪一个会笑口常开。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们从未真正学会鼓励》,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在鼓励这件事上我们做的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鼓励孩子,我们天然就具备批评和苛责的能力,无师自通,”你再认真一点,就可以考得更好“”今天做得不错,但是。。。。就可以更好“这都是我们惯用的句型。鼓励尤其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真的是我们文化的缺口,所以我们也就很难培养出真正自信的孩子,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不是比较好的那一个,而且,即便你已经做到了自己的好,中国的父母还是会指出远方还有一个“更好”。
澳洲人总会千方百计的有意无意的找到孩子的哪怕极微小的优点把它点亮发光,我们中国人恰恰相反,我们为人父母与生俱来具有挑剔的天赋,总会鸡蛋里挑骨头的找出孩子的缺点,却看不到孩子的任何优点。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嘴里总是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而且只比好的,而且只会说“你瞧某某某比你懂事多了,成绩好多了!”
华人无论是身处新加坡,香港,台湾,还是久居海外,为人父母的我们在鼓励孩子,耐心对待,语言冷暴力及培养孩子自信方面都还差距不小,但更让人痛心的是绝大多数的我们尚未意识或者绝不承认。
社会教育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熔炉,是块试金石。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绝不可忽视,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个社会出现病态,纵然家庭,学校教育一切如常,对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致命影响。
社会教育非常宽泛,当孩子走出家庭的任一瞬间,她(他)就面临着社会给他(她)的教育和影响。个人觉得,澳洲社会整体是非常正向的。
鼓励和宽容
澳洲人从不吝惜在公众场合给陌生人微笑,鼓励,帮助和宽容,我们总能在人和人目光相对的那一个微笑瞬间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世界不再冷冰冰。
我们从不用担心自己碰到困难,自己摔倒会没有人帮助,因为你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停下脚步扶你一把。当我们成为目光焦点,无论做什么,做的好坏,澳洲人都会用一句”Good Job” “Well done” 来和你击掌,给你鼓励,没有人体会不到掌心传递过来来自陌生人的力量。这种社会带给人的影响,像一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田,有一天,它就会发芽长大,然后开花结果,传递出去。
尊重与个性
时常在想,为什么国外总能出现很多奇人奇事,而且层出不穷?当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这个社会给了我答案,那就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尊重会让它自由释放。
在澳洲,你能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残障人士,自由,自信的生活,工作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但你看不到人们对他们的异样眼光。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工作,而绝不需要担心别人对你的评价。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取得高分,考上大学,也不是所有人都乐意走读书的道路,有的人读不了书,但天生就喜欢做木工,这个社会会给你提供一切来尊重,保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所以你不用任何顾虑,所以也就能每个人都人尽其才。
这个社会让人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不同,教会人们彼此尊重,所以你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你的个性就会闪出光芒。
运动与艺术
澳洲是一个对运动和艺术极为热衷的国家,但凡周末和课余,澳洲的父母都会带孩子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里去,各种运动在澳洲都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同时各种健全的运动体系也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躯体,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仅仅二千万人口的国家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都名列前茅。
澳洲人对各种艺术也非常狂热,基本上每个人都从小会学习一两种乐器或者艺术形式,如果感兴趣,会持续终身,所以在整个澳洲,都能看到各种民间艺术社团层出不穷,而且水准极高,普罗大众都具备了非常高的平均艺术鉴赏水准。
不要简单的认为体育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历练了孩子的坚韧,毅力和抗击打能力。也不要以为学习音乐,艺术只是为了多一项技能,艺术,音乐带给你的身心愉悦在很多时候可以帮你度过荆棘丛生的人生苦旅。
平等和公正
几百年的社会演进和民主人权,给澳洲带来了平等和公正,这里没有特权,所以即便每个人的起点不尽一致,但它却能用尽可能的公正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上升空间。
你不需要攀附权贵,那也没用,因为权贵们手中的权力也今不保夕且时时处处被千百万双眼睛盯得紧紧,你也不需阿谀奉承,那也没必要。因为这里信奉生而平等,宪法誓死捍卫你作为人的应得权利。
所以,你出多大的力,你就有多大的收获。你动多少脑子,你就会挣到多少银子。都说澳洲的蓝领(建筑工,电工,水工等)时薪高,但你要明白他们下的苦力你是否能够承受?都说在澳洲做个医生,律师收入高的吓人,但你也要明白,他们熬过的夜,考过的试你是否愿意尝试?
所以,这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教会人们“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所以人们不会羡慕嫉妒恨,人们不会仇富,不会从众,这个社会让人们心态平和,知足常乐,对酒当歌。
学校教育
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内心中的真正教育,我们忽略了“家庭教育” “社会影响”,我们只关注“学校教育”。
如果你详细了解,深入体会澳洲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你会发现这里的学生其实一点都不轻松,只会比中国的孩子压力大而绝不会小。
比较大的区别是澳洲的教育关注的是给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够储备,而中国的教育只关注一个高考,而忽略了整个人生。
澳洲的小学基本在玩,但绝不是漫无目的的瞎玩,它让孩子在该玩的年纪痛快的玩,几乎没有压力的多少学一点东西,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喜欢上上学,读书和最基本的汲取知识的方法,那就是阅读。小学还会做一件事情,就是让每个孩子学着公众表达和沟通,这一技能要贯穿整个人生。
澳洲的中学六年,它会用整整三年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要么选择去技术学校学习具体技能(如TAFE,VET等职业培训机构),要么在自己的兴趣上深挖并进入大学精雕细琢。看看中学的头三年学些什么吧。每一个孩子都要选择音乐,美术,食品加工,影视制作,服装设计,木工,机械加工,艺术鉴赏,运动,数学,科学等林林总总的课程,这些都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课程,有的私校在此基础上还会有更多选择。
它的目的有二:一是用三年时间交给孩子们所有未来人生所需的基本生活技能;二是用三年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后续的学习里重点打磨。
所以,在澳洲绝不会出现上了大学的孩子还不会做“番茄炒蛋”,他(她)也绝不会在半夜三更吵醒父母仅仅为了询问个配方。
澳洲的大学,研究生奉行的是宽进严出,考上大学相对容易(尽管只有35%的高中生选择进大学继续深造),但要毕业那可真是要脱层皮。如果对比大学的考试,中国的考试其实要轻松很多,更多的只需要强记硬背,而且中国大学还通行考前划重点,但凡动点脑筋,下点功夫,考试都不是问题。
但澳洲大学,研究生的考试就不那么简单,绝大多数都是开卷考试,试卷发给你,给你两周时间交回试卷,你会发现纵然千里千寻,你也找不到答案,一个能做的就是对所学的完全融会贯通,这时候就会发现,从小培养的阅读和文字表达有多重要。
简而言之,澳洲的教育更关注给孩子灌注文化,而中国只侧重知识。澳洲的教育想方设法的交给孩子终身制用的武器,中国的教育只负责把孩子送过高考。
所以结果就是,我们的教育基本在进入大学后就停滞不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厌倦了读书,因为少年时承受的高压谁都需要释放,而此时,为人父母也不会选择撒手不管,因为他们信奉“把你送上大学,我的任务就已完成”,因为他们认为“你已成人,未来好坏就看你自己了”,未来孩子们会发现,这是多么残酷的领悟:你爱我,你呵护我,你一直抱着我长大,你甚至不愿让我尝试自己迈开一小步,可是有一天,你突然撒手说,你长大了,你应该去飞翔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而澳洲的教育早早的培养了孩子的生活技能,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从小就让孩子根深蒂固的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你的人生,命运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不需要攀比,过好自己就是幸福”,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每个澳洲人都长了张未曾受过欺负的脸。
教育有时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有时又非常简单,我们千万不要被那些鼓吹“西方教育阴谋论”的文章绑架蛊惑,他们会一厢情愿的告诉人们“西方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社会的分层”。
“我想告诉这些人们,其实社会分层在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存在,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天赋不同,后天努力不同,但就教育而言,受制于无处不在的特权和公办教育的资源不均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教育腐败公开化才导致中国教育极为不公的现实,毫不夸张的讲,在澳洲,再穷的孩子都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十年义务教育,但在中国,穷人家的孩子在这样的体系下上升通道已被全然堵死。
我们最终是想要孩子过好这一生,所以他(她)光会考试远远不够,那些人生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教育最应该教会孩子们的财富,譬如自信,尊重,生存技能,礼节,涵养,沟通技巧,而这些,遗憾的被中国的教育被我们一再忽略,而这些,恰恰就是澳洲教育的真相。
来源:广州中和移民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3月6日 16:40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签证”(Skills in Demand, SID) 相关的法规于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于细节不多,雇主和签证申请人必须留意签证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将不会有新的子类别。需求技能签证将与临时技能短缺签证使用相同的子类别号码“482”,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新标签。 任何在12月7号之前提交的482签证申请不受这些变更的影响。 需求技能签证有三个流派:专业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劳工协议流。前两个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这意味著该签证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间的区别,而不是长期和短期的职业短缺。劳工协议流将有效保留现有标准。至于针对低薪但关键职业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运,则无法预测。计划进入该流派的职业可能会通过劳工协议获得。 主要法规不仅修订了482子类签证,还包括相关的提名、赞助义务和雇主提名的永久签证。只有关键方面被突出强调。 该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修订现有法规,将子类的名称从“临时技能短缺”改为“需求技能”,例如,与签证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员豁免的规定。然而,这项新签证还有许多重要方面。 收入门槛 取代临时技能移民收入门槛 (TSMIT) 的将是1994年移民法规中设定的两个收入门槛: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