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17)

教育心得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第八章〈千万不要小看他〉,提醒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因为孩子和成人一样都会犯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

「以身作则先尊重儿子」

儿子2岁时,为了吃一块点心大哭大闹,妻子看不过去只好答应儿子的要求。过后他告诉妻子:儿子的哭闹是对父母权力的挑战,并且在这种哭闹的挑战中取得了胜利。如果儿子长到14、5岁,仍然用这种方式的话,儿子将会变成一个蛮横无礼的人。儿子知道哭闹会得到想要的东西,长大之后就不仅仅是哭闹了,那种无礼不只是针对母亲,也会针对其他人。父母与孩子早期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儿子再怎样哭闹,也不会得到任何不该得到的东西,让儿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儿子的学识和品德都非常优秀,众所周知,所以一位邻居向作者请教怎样教育孩子。这位邻居和妻子在儿子幼年和童年时期,忽视了对儿子尊重父母的管教,儿子从小到大变得越来越坏,脾气暴躁、自私贪婪、自以为是,儿子做了错事,他们都不敢管。现在邻居的儿子20岁了,经常向父母发脾气,甚至蔑视家庭和父母。

作者认为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而且让孩子小时候就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如果儿子行为笨拙、不小心碰坏了东西,他不会去责怪和惩罚儿子,只是提醒儿子以后要小心,不要那么鲁莽。如果儿子因为不顺心向父母挑战的话,他一定会去制止和惩罚儿子。但是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因为他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以身作则尊重儿子,儿子自然也会尊重父亲。

「等他长大后就不会听你那一套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觉得孩子小不会懂得责任感,结果等到孩子长大后被污染的千疮百孔,后悔时已经晚了。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会感到迷惘、失去动力,容易被物质的东西吸引并沉溺于其中。

作者一直力图让儿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培养儿子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使儿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重要性,并且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比如让儿子分担一些家务,与儿子平等的交流,倾听儿子的心声、感受,也告诉儿子自己的喜怒哀乐。

儿子经常会问:「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关心父母的一种表现,父母应当积极鼓励。但是很多母亲会说:「没有不高兴,大人的事,你不懂。」所以给孩子的印象是:「家里的事与我没有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可以了。」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很强的,只不过经常被大人忽略,这种忽视会让孩子失去本来可以培养起来的责任感。

有一次,一位16岁的少年找到作者倾诉苦恼,说他的父亲酗酒,经常打他的母亲和妹妹们。他实在无法忍受就去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可是父亲说:「你还有脸问我?你早该去挣钱养活自己和妹妹们了!」他当时很难过,因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和妹妹们的事,父母也从来没有教育过他该怎样做,他只知道出去玩、回家吃饭。他觉得如果有人教育他该怎么做的话,他会照顾好母亲和妹妹们,所以现在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这位少年天性纯良,只不过没有得到很好的早期教育,浪费了大好时光。于是作者尽力帮助他学习知识,教他做人的道理,使他用自己的勤劳拯救了快要破败的家庭。他的努力使父亲改掉了酗酒的习惯,让母亲过上了幸福生活,把妹妹们也送进了学校,最后自己也娶了妻子。(待续)

 

文:心怡

图:网络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