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27岁澳洲女孩的“绝笔信”!看完后你还会抱怨生活吗?

澳洲事儿

迈入全新的2018,90后们全部都宣告成年了!

有人在拼搏的道路上踌躇满志;有人勇敢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有人实现了生命中的里程碑,建立了新的家庭。。。

而也有人,在她27岁的这一年,平静的握着父母的手,最后一次去看海,并写下了一封震撼世人的纸条…

 

 

这个来自新州Grafton的女孩,名叫Holly Butcher,是一名国家壁球和曲棍球的运动员。

整个2017年对她而言,如同从天堂掉进地狱一般!

在去年的一次训练中,Butcher突然感到腿部不适,本来想坚持训练的她疼痛难忍,

被教练和队员们强行带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年仅27岁的Butcher患上了一种常见的骨癌——“尤文氏肉瘤“!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也是一项恶性程度高、生存率极低的绝症!

医生的诊断结果,如同一张死亡通知书,击垮了Butcher和她的家人。

Butcher崩溃了,她明白,这意味着她不仅要和自己热爱的事业、运动说再见;可能她也要和生命、和这个美丽的世界说再见了!

还没调整好心态的Butcher,不得不一次次被推进化疗室;

一次次绝望的望着大把脱落的头发;

一次次忍受着胃里翻腾倒海的恶心想吐;

即使是这样一个身体素质极高的国家运动员,在一次又一次化疗的折磨下,

也已经被逼到濒临放弃的边缘!

而这一切,Butcher的父母都看在眼里。

这世上,有几个父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承受这种痛苦;又有几个父母,能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更希望的是女儿能完成她未完成的心愿,走得没有遗憾…

他们知道,Butcher从小最爱看海,几乎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去海边踩水;

他们也知道,一直忙于训练的Butcher已经很久没看过海了。

于是,在一次化疗过后,年迈的父母来到Butcher的病床前,对女儿说:

“孩子,还记得小时候你总缠着我们带你去看海吗?现在,让爸爸妈妈再带你去看一次吧!”

大海碧蓝色的波涛是Butcher从小到大的美好记忆,她的照片中最多的还是和大海的合照,辽阔的大海永远是她疲惫时最能慰籍心灵的依靠…

化疗之后的那次海边之旅,是Butcher生病之后的第一次,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

那一天,年轻的Butcher突然觉得:

“我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离开,但在那一天到来前,让我再多看一眼蓝天,再多陪父母一天,那该多好啊…”

 

可惜,这个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

2018年1月4日,在人们还在庆祝新年的时候,Butcher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在她过世不久后,Butcher的家人将她临终前在海边写下的一封信发布到了网上。

 

信中的每个字,

都是她生病后的心得体会…

“要在26岁这样的年纪接受死亡的到来,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奇怪、又难以言喻的事情。我知道,在我漫长的生命中,我会用心用爱去打造出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我知道,那些我爱的家人、让我操心的孩子们,会让我慢慢老去、让我头发变灰、让我眼角长出皱纹…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些种种我都曾经幻想过,但也都只是幻想而已…直到意外来临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天你会明白,这就是生活,生命是那么脆弱、那么可贵。你无法预计会发生什么。每一天都是礼物,而不是你“应得”的!

我现在27岁了。我不想就这么死去。我热爱我的生活。我知道我欠我的亲人们太多太多了,但我却无力偿还。

我还没有开始写“死前清单”,所以死亡对我而言,是可怕的。但对于死亡的必然性,我们大多是无知的。除非当我想谈论它的时候,它就像一个绝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禁忌’话题。这有点难,但我只是希望人们不要再为生活中那些毫无意义的小小的压力而忧心忡忡。

我希望你能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命运,所以请尽你所能,不要浪费时间,而是让你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了很多时间来思考生活。我突然意识到,当你在嘲笑那些让你觉得荒谬的事情时,请想想那些真正面临问题的人吧。感谢生命中困扰过你的绊脚石,因为它让你学会克服,学会成长,让你即使身陷这些烦人的琐事中,也能做到不给别人带去负能量。

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走出家门,深呼吸,看看湛蓝的天空,青翠的树木,一切都那么美好。生而为人,能感受到如此的美好,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也许今天路上塞车耽误很久,也许你可爱的宝宝哭闹整夜让你不得安眠,又或者你的理发师又在你的头上自作主张,新做的指甲没那么平整,不够前凸后翘,没有光彩照人的皮肤,肚子上的肥肉还一抖一抖的·····

让这些恼人的事情都过去吧。如果你也像我现在一样,你就不会去在意这些小事了。回望整个人生,这些令你苦恼的小事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面对我残破的身体,我无能为力,我只乞求还能和我的家人一起过一个生日或者过圣诞节,亦或者和我的爱人与宠物相伴一整天。

也许你会抱怨,工作太多,上班太累。其实反过来想想,你应该感恩你还有一副好身体,工作会给你的身体应有的试炼。

其实,我也尽力去过健康的生活,这也是我现在生活的主要目标。即使身体的状况不如你所愿,也要学会接受并欣赏它,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呵护它。

健康不是意味着身体的强健,找到精神与情感上的快乐也同样重要。这样你也许会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苦心经营完美的身体形象是多无谓的事情。

果断关掉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新闻弹窗,对自己好一点。

请感恩那些没有痛苦的日子。即使是发烧感冒扭伤脚踝,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至少这些事总有一天会好起来,也不会要了你的命。

少一些愤愤不平的抱怨,多一些相互体谅的帮助。

不断不断的给予他人。当你带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获得的快乐,要远比他人给予你的快乐更多。

从我生病之后,我遇到了好多善良的人,我的家人、朋友、以及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都给予我很多爱与支持,此生无以为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我会永远感谢你们。

当你临终,你会发现家财万贯却无法享用,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处在生命尽头的你,绝对不会蠢到浪费时间去购物,买新衣服。

多给你朋友一些关爱吧!送给他们有意义的东西,我不是指衣服、护肤品或首饰这些身外物。

钱财乃身外之物,没有人会在意你同一件衣服是否穿了2次。

多带你的朋友出去吃顿饭,或者,你可以亲自为他们做顿饭。给他们买一盆欣欣向荣、代表生命的绿色植物,为他们做一个舒舒服服的按摩,告诉他,你爱他。

尊重别人的时间。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守时而让别人等待。学会感激朋友为你付出的时间,做到这一点,你也会被其他人尊重!

还有一个小建议,有时候,花时间、花钱买礼物未必是件好事。

今年的圣诞节,我们家一致同意不给对方送礼物,尽管墙角的圣诞树看起来空虚寂寞冷,但那又怎么样呢?

我们把去商场买礼物的时间花在为对方写贺卡上,将我们对彼此的爱写出来,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而且说实话,家人给你买的礼物,到了最后可能都是他们自己在用。

虽然有些人觉得不送礼物很奇怪,但我觉得,为对方写信写贺卡,比送礼物好1万倍!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天天就都是过节。

选择花钱去充实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吧,或者至少不要为了满足物质的需求而放弃了这些难得宝贵的经历!

选择一天去尽情的体验吧!丢掉一切烦恼,将双脚浸透在海水中,用脚趾感受沙滩的细软,海风中夹杂这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它带来的平静和力量。

学着真正用心去享受和体验每一个瞬间,而不是透过乏味冰冷的手机屏幕。朋友们!清醒点吧!

不要再刻意做作地摆拍,或者制作完美的照片供他人欣赏了!生活的真谛是你自己去感受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当下,这些感受真切自然,独一无二!

我从来就无法理解女性为什么可以每天花费数小时时间,来化妆打扮,就算是晚上出门一下也是如此,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尝试早起、聆听鸟儿的鸣叫,抬头凝望太阳升起天空那美丽变幻的颜色~

多听听音乐,静下来张开你的心去听,音乐会治愈所有的伤口,越老药效越好。

上前拥抱你的狗狗,用双臂紧紧地包裹住它们,那种感觉美好又治愈。

丢掉你的手机,去关怀每一个朋友,同他们聊天问他们近况如何。

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合适的时机去旅行。

不要为了生存去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去做一些让自己真正感觉开心的事儿,学会拒绝。

什么也别多想,想吃蛋糕的时候,放纵自己!

不要为了迎合他人的想法去追求完美的生活而感到压力倍增,放轻松做自己,做个普通人也不错。

把握每一个机会,向你爱的人倾诉爱意,告诉他们你的爱,你会倾尽所有去爱他们。

此外,请记住,如果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感到悲伤难过,请你一定要相信,你是足够强大去扭转局势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勇敢地拥抱眼前的困难吧!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所以,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悲伤上了。

虽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到了我生命的尽头,我不得不承认事实如此,人生如此。

好了,以上就是一个年轻临死女孩的人生感言。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无视,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了。

哦对了,还有最后一件事情,如果你愿意为所有人贡献一份力量的话,你可以定期献血。每一次献血都能拯救三条生命,每个人都能通过这个简单的过程,去改变别人的人生。

献血让我的生命延续了一年。我会永远感激我的家人、朋友、宠物和我一起度过的这一年。这一年,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总有一天,我们终会再见。

Hol

Xoxo

 

 

姑娘的绝笔信,感动了万千网友!

 

 

人生总是过得太快,

而我们总是领悟得太晚…

所以,珍惜吧!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

掐指算算,

以后还有多少时间,

够我们消遣,够我们浪费……?

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深感命运的无常。作为一个同龄人,小编看完这个故事心中五味杂陈。愿诸位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把握此生,不要再抱怨,也不要再错过。

 

来源:微悉尼

整理:陈曦

展开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