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网)记得早些时候,那个大家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就像木心先生诗里写的那样,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情人来不及变心,一不小心就爱到天荒地老。
大家含蓄地表达感情,一笔一划地书写繁体字,充满仪式感地过节。古朴、浪漫、美好。
可如今,为了书写方便,我们简化了汉字,此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聖不能听也不能说,可魔仍是魔,匪还是匪。”
为了商业利益,“人造节日”越来越多,11.11从光棍节到双十一购物节,37女生节,520、521也成了情人节。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人们以天天过狂欢节的方式,使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反而变得平淡无味。
节日越来越多,人心却越来越空。
有心才有爱,用陪伴延续爱的美好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和情人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对于小时候的我们而言,也是这种感觉,过年的前后几天,日子都变得熠熠生辉。
春节的前一个月,孩子们总会趁大人不在,从衣橱里取出新衣裳,不厌其烦地试穿;提早买好鞭炮,先噼里啪啦地炸几回;有时候也会被父母叫去帮忙大扫除,擦玻璃、扫地、递抹布;收到鼓鼓囊囊的红包开心得上蹦下跳,尽管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红包拿来,我先帮你存好,长大了给你娶老婆或做嫁妆!
过年那几天,兜里总有满满的糖果,满桌子的菜肴吃得肚子圆滚滚,长菜必吃,代表长寿,鱼肉必吃,代表年年有余,萝卜必吃(闽南话中萝卜叫菜头),象征来年好彩头。
慢慢地,我们简化了一切暖心的仪式,团圆饭不亲手做,到外面的酒店叫上一桌,节日也越来越媒介化,春节从“电视化”转而“微信化”。看春晚成了过年的标配,时间一到全中国人民便纷纷陷在沙发里,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宣布春晚开始。
再后来,我们的春节是在朋友圈中过的,紧握手机的人们变成一座座孤岛,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团圆饭来不及用心品尝,着急地拍照发到网络上。压岁钱也不再用红纸包装的,微信红包的便捷给了人们不见面的理由……
前几天和邻居的大姐聊天,谈到年味变淡的话题。大姐说:“都是现在人不走心呗,什么东西都图方便省事儿,最后连感情也给省了。”
二十年前,大姐刚到厦门闯荡,对她来说,春节是在绿皮火车上晃晃荡荡、用毛笔写春联、穿新衣、包饺子。
二十年后的现在,尽管在厦门有了自己的新家庭,每年春节,她还是会提上几大袋年货,牵着孩子和先生的手,到甘肃老家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这么多年过去了,家里的春联都是等她回家写好才贴上,水饺也从未买过超市里速冻的,身边的同龄人慢慢地都不再遵守“过年穿新衣”的习俗,唯有她,始终坚持在大年初一穿新衣,连袜子、鞋子、内衣裤也要是新的。
“听说现在很多人过年都不回家,在那几天工作,工资翻几倍。我很敬佩他们,但我再忙也还是会回家过年。亲情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人家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老了,就要多多用心地陪伴他们,放下手机,耐心地听他们唠唠嗑。”
太久不见,爱会生疏。有心的地方才有爱,哪怕相聚短暂,哪怕又要离开,为了唤醒爱的记忆,延续爱的美好,仍值得你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赶万里路回家。
有郎才有郷,再忙也要回家过年
有句特别调侃的话,“一到中国节日就开饭,一到外国节日就开房。”
越来越多年轻人崇尚西方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逐渐降温。或许庆祝西方节日是为了赶时髦,找个机会理直气壮地和朋友相聚、放松。可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诸如春节、中秋,并非个人的节日,也不是情侣的节日,而是家庭的节日。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一年基本上就只有过年才能回家,所以他们可能更能体会到年味所在。
如果说,小时候看重过年是因为有很多物质的东西,那么长大后看重过年是因为有很多感情的东西。
高中同学成成大学毕业的前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想要在一线城市闯出一点名堂来再衣锦还乡。对他而言,家乡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直到去年年底,成成被派到家乡附近的城市出差,他顺道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悄悄地待了两三天,没有告诉亲戚朋友。
回乡的那天,他的眼里全是异乡人的神情,因为久未谋面,和曾经的熟人擦肩而过,对方也没把他认出。
看到家中父母的时候,成成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掉了下来。父母在这几年怎么一下子老了这么多,平日里在电话里,他们说自己吃得好,穿得暖,身体好得很,让成成不要担心。可见面的时候,母亲已是满头银发,拼命咳嗽,咽不下米饭了,只能喝喝粥,父亲腿脚不好,走十几步路,就要停下来歇歇。
成成平日里寄回家的钱,父母一点也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说是要存着将来给成成在外地买房子用的。
那一夜,成成辗转难眠,下定决心,今后每年回家三趟。别人都只会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家乡,不应该只是自己前行的动力,更是自己回望时最大的温暖所在。父母渐渐老去,彼此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见一面,少一次。
繁体字的郷,左边是乡,右边是郎。意思是有郎的地方才是郷,一个人撑不起一个年,再忙也要回家过年,和家人相聚。
嘴多更欢乐,走心过年,家人不在“朋友圈”
去年过年去奶奶家吃饭,我一刻不停地刷着朋友圈,奶奶和我说话,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完全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离开奶奶家前,奶奶用手缓慢地摩擦着我的后背说:“我们家小妹真的长大了,以前来奶奶家,像只憋坏了的小麻雀,啥话也藏不住,叽里呱啦地说着学校的事、朋友的事,现在跟奶奶都没话说喽。”
我的心像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奶奶轻柔的声音不费吹灰之力就吹到了我内心最疼的地方。
突然,微信消息提醒的声音“噔噔”地响了两声,奶奶看着我,无奈地笑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啊,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和别人聊微信。”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少和家人聊天了?
常常听身边的单身朋友抱怨,过年不太愿意回家,因为想隔绝掉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寒暄问话。但其实,冷漠才是最伤害感情的,唠叨只是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
繁体字的歡,有两个口,嘴多才会更欢乐。今年春节,放下手机,真真正正从心出发,陪亲朋好友过一次充满暖意的年吧,别让春节沦为普通的假期。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7年1月30日 21:29
澳洲年底前将推出了全新的“国家创新签证”(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独立计划”(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计划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关键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长凯伦·韦伯威胁说,如果由于铁路罢工导致观看烟花人群的安全无法保证,她将建议取消悉尼标志性的新年前夜烟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个网名为“Ares”的中国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三段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澳洲海军军舰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和澳洲参议员Malcolm Roberts的关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