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网讯)从未有一个国度如日本一样,露在全世界的目光下,却依然保有十足的神秘色彩。它时而矜持,时而狂野。潮流与传统在这里碰撞,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里不时散发出古朴雅致的味道。春观夜樱、夏看碧海、秋见红叶、冬踏落雪,特立独行的日本永远让你有“下一次的旅程”。
Day3 大阪—京都
Ginkaku-ji
银阁寺
银阁寺,正式名称为慈照寺,属于代表东山文化的临济宗相国寺派,建于15世纪末。这里曾是足利义政将军效仿其祖父建造的金阁寺而打造的别墅。1994年12月17日,这座小寺庙作为京都文物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寺院境内有一栋被称作银阁的建筑物,所以这座寺院被称作银阁寺。虽然“银阁”没有华丽的银箔外墙,但别出心裁修建的庭园、池塘以及庭院里由白沙堆成的山形向月台都让银阁寺显得格外清幽,你还可以沿着山道去观赏隐匿在山林中的景致,感受当时“东山文化”的独特风格。如果是在深秋或冬季来此,火红的枫叶、晶莹的白雪映衬着寺庙建筑,景色尤美。
和金阁寺一样,银阁寺的入场券也是一张御守(护身符)。从寺门经过一段“树垣”走道才能进到庭院里面参观,这条走道两侧是以植物造成的高高的围墙,十分幽静。来到庭院中,你便可以看到小池塘后面的“银阁”。与“金阁”相比,这栋两层建筑要显得朴素得多,却有着自然清新的韵味。“银阁”内供奉着观音像,不过建筑内部并不开放参观。
Philosopher’s Walk
哲学之道
哲学之道京都左京区一条约2公里长的溪边小道,沿途种植樱花树,是京都的赏樱名所。南起熊野若王子神社,北至银阁寺,因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曾常来此散步、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沿途种满了樱花树和枫树,每到春、秋两季格外漂亮。
Hanamikoji Dori
花见小路
花见小路是位于老茶馆万亭(也叫一力亭)西侧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花见”在日语中意为赏花,不过这里并没有樱花,而是旧时古城的风月之地。花见小路从江户时代起就是整个日本最有格调的花柳街,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尚能看到艺伎的场所。
花见小路由北到南长约1公里,当你穿过车水马龙的四条通,踏进石板铺砌而成的花见小路,就能看见一间间门面精巧、挡有垂帘的茶屋、居酒屋等。小路两侧很多竹篱红墙的高级料理亭是专做怀石料理的,通常还会安排艺伎娱乐节目。
Yasaka-jinja
八坂神社
位于只园町北侧的八坂神社,香火鼎盛,深受商人喜爱。
气势非凡的八坂神社是关西地区最知名且历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京都人昵称它为“只园桑”。 925年建造的神社大殿被称为“只园造”,是日本独特的神社建筑,而舞殿上无数的提灯,让夜晚很是美丽。这里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Kiyomizu-dera
清水寺
清水寺始建于778年,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1994年,清水寺作为”古都京都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参观清水寺的游客非常多,最好在平时清晨前往。来到音羽山下,沿着小道步行上山。进入清水寺境内,会经过仁王门、西门、三重塔、随求堂、开山堂等建筑,能看到仁王像、地藏佛等雕刻。寺内有很多游客在点香、求签,香火很旺。求一次签要100日元,如果是好签就好好收着,如果是坏签记得要把它绑在旁边的架子上。花100日元还可以进到随求堂的地下室,体验有名的“胎内漫步”,寓意在菩萨体内祈祷。
继续向前到清水舞台下方,抬头仰望,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用巨型榉木柱并排支撑的“悬造式”建筑,未使用一钉搭建而成,地板铺有410多块柏木板,是一座大型木造建筑,其造型仿佛从本堂向断崖突出,在这里眺望京都风景绝佳。本堂正殿供奉的本尊是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但一般是看不到的,因为每隔33年才公开展示,最近一次常规公开是在2000年,后来于2008-2009年时曾特别公开过一次。这里也是可以求签的,在樱花季节还能买到限定御守(护身符)。
导游:祝游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10月31日 19:01
儿童服装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两名董事 Guo Dong Gu (顾)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杨) 因剥削四名中国移民、妨碍公平工作局的检查而被罚款 510 多万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箫 今天继续讲《古文辞类纂》。上期讲了姚鼐在此书序目中所谓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这是序目里最关键的部份。下面我会结合该序目以及不同文体的范文,带大家一起欣赏古文,提升鉴赏与写作水平。古文有些写法在现代依然不过时,取决于学者怎样运用。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文辞类纂》序目最关键的一段是:“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一是简介古文分类,二是概述构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现在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此书的13个文体类别: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这13类文体或许乍看难以理解,我们不妨进一步归纳,其实可以归为三大类: 1、说理(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 2、记事(传状、碑志、杂记) 3、抒情(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是不是更加简单清晰了?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之文以理为主;传状、碑志、杂记以事为主;箴铭、颂赞、辞赋、哀祭主写情。透过姚鼐所列文体的顺序,可知他认为学文应当先学议论文,后学叙事文,最后学对辞藻精美要求较高的抒情文。我们试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无论是否能成为文学家,都要条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议论文是基础。记事文比议论文稍难一点,比如给一个人作传,或写墓志铭,至少要对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并在诸多大小事中取舍,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严谨,还要真实,所以很考验功底。至于颂赞、辞赋、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体,写作难度更大,但即使写得不好也没关系,至少前面已经学会写最重要的议论文和记事文。 (图:Adobe Stock) 再来看《古文辞类纂》所选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占11%;两汉文占20%;六朝文占1%;唐宋文占59%;明文占5%;清文占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数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绍过“桐城三祖”的文学观,结合上期内容,各位想必不会对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