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网讯)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澳洲拥有房屋的人会越来越少,那么,是不是更多的人将生活在公寓的小房子里呢?
公寓生活方式不断扩大,但会持续多久?
社会研究员马MarkMcCrindle指出,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住公寓的澳洲人占全国人口的13.6%,但这个比例正在快速的增长,特别是在州府城市。
“公寓生活的崛起,源于人口的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居住高密度化,也包括房屋支付能力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在寻找一个更便宜的住所,而公寓生活恰恰提供了这个需求。”
McCrindle还说,“公寓生活的需求并不只是因为它很便宜,同时它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多便利性,悉尼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近年来一些专家不断的提出警告,澳洲公寓的建筑批准率大幅增长,已经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图表:1991以来的建筑审批波动制表:澳洲央行(RBA)
悉尼市最近许可商业和住宅混合区的建筑高度,可超过300米,并且未来将释出290万平方米的垂直空间。
只有年轻人住公寓吗?
选择公寓生活的人口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年轻单身或是年轻夫妇,特别是孩子很小的年轻家庭,对公寓的需求比较高。
McCrindle提及,目前婴儿潮一代的老人为了精简住房,也在寻找公寓,也就是说,各种世代的人都想过公寓生活。本月初,一个针对老年夫妇设计的精简(downsizing)公寓住房,获得了澳洲联邦议会2016年住宅奖。由此可见退休养老的澳洲人也愿意选择公寓生活。
人们只想要便宜的公寓?
据REA集团首席经济学家NeridaConisbee指出,由于悉尼的经济房很缺乏,造成公寓建设越来越多。目前正在开发的公寓比房子多了2倍左右。过去12个月,被批准的公寓有37,000件,房子只有16,000件。
社会研究员MarkMcCrindl认为,虽然购买公寓的成本比传统的房屋低,但是,并不表示买家愿意接受廉价的小公寓。公寓和房子是完全不同的,买家仍然希望让他们买的公寓像一个家。
买家需要的是比较大一点的公寓,像一个家一样。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厨房,大型餐厅,有一个像样的餐桌,足够7~8个朋友围著一起用餐。
McCrindl提醒,“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家,可以有社交生活,可以邀请亲友共欢。这的确是生活所需,是家庭所需。现在澳洲人要的是:好的装配,便利的设施,高质量的设备,还有新鲜的空气、露天阳台和绿地等等,所有这些在公寓中都已准备好了。”
哪些公寓更值得投资?
Propertyology物业公司的Simon Pressley 说,不仅新建公寓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旧公寓的价值也开始受到买家的认同。旧公寓之所以吸引买家,是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旧公寓的任何缺点都会暴露无遗。买家已经认识到,买一个看来完美无暇、日后却漏洞百出的新公寓,还不如选中一个好品质的旧公寓。
Pressley指出,公寓的管理费和业主委员费,可能是自住房主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因素。凡是有电梯、游泳池、一楼的店铺的建筑物,他们公司都不碰。很多租户会喜欢这些便利的设施,但这,这些公用设施的维护是要花一大笔费用的。一个公用电梯需要定期保养和换新,可能一年需要所有住户平摊2万元的保养费。
公寓生活将改变我们的社区型态?
McCrindle表示,越来越多的澳洲人选择住在公寓里,但却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住在几号。由于新的公寓往高密度发展,因此,社区需要更多规划良好的公共空间,例如,邻里间往来的空间,不只是尴尬的乘坐电梯的空间,而是可以互相打招呼、联系感情的空间。
也许是在附近的咖啡馆或是零售商店聊聊家常,也可以是在托儿所里谈谈育儿经验。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如何在公寓中纳入更多的社区生活,凝聚人们的感情。
他说,在未来,村落绿化将重新定义,私人开发商必须兴建公园,而这些公园将属于社区的公共空间。
编译:蔚华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6年8月10日 21:02
“和把泥,捏碗碗;尧王缸,舜王盘——” 清脆明亮的童谣响起时,黑陶的父亲在窑前空旷处的大槐树边,挂上“窑神”画像,点燃烧纸;黑陶的妈妈一边摆放瓜果点心,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拜完“窑神”,一声粗犷长啸:“开窑啦——”,伴着河边冉冉升起的火红,从秋天辽阔的田野,盘旋回荡至澄明的天际。 这一窑的东西真多:十几个大缸,上百件锅碗瓢盆。黑陶也从缝隙中,掏出他自己的制作:“泥捏口哨”和“手团泥虎”。他把憨态可掬的玩具老虎捧在手里,又从热乎乎的“泥捏口哨”里,吹出时高时低、时长时短的小调,引得老槐树上的翠鸟叽叽喳喳,一起奏响丰收的乐章…… “烧窑”是黑陶家祖传的老手艺。据考证,在4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这个叫做“薛家窑”的村子,就开始烧制陶器。村子北边山脚下,有上乘的陶土,泥质细腻,色黑劲道。他们和泥、制坯、刻花、晾晒、烧制,每道工序都细致耐心,产品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老辈人讲,他们家的“烤火手炉”和“蟋蟀罐”,都曾经是朝中贡品呢。 开窑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黑陶跟在父亲的货郎挑子后面,走村串巷叫卖“窑货”。父亲说:“陶儿,你要好好读书。黑头土脸的‘窑货’日子,难啊!”跟在后面的黑陶,却手摇货郎小鼓,又蹦又跳,把“窑货人”苦涩的日月,跳蹦成快乐、天真和调皮。 十年后,好好学习的陶儿,以优异成绩考到“省工艺美术学院”;专业:陶瓷设计与制作。 大学毕业,黑陶被分配到国营企业“县陶瓷厂”,吃上了“公家饭”。 那天,从省城回到家乡的黑陶,是被厂里的半挂货车拉到厂里的。进门,便看到刚贴好的大红标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脸菩萨笑的老厂长,亲自给他戴上大红花。厂里还分给他一间单身宿舍,靠近大门口的地方。这些,让原本有些失落的黑陶,内心涌起阵阵热浪。 县陶瓷厂是省外贸公司定点企业,能挣外汇,在小县城人人羡慕;县里许多干部子女也都安排到这里。可这几年,随着外贸订单越来越少,企业人员越来越多,老厂长只能周旋于几家银行间,靠贷款维持生计。 怀揣青春梦想的黑陶,到车间班组调研,半个月时间,激情洋溢地写出了三份报告:《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思路》、《产品设计与创新》、《关于企业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他把报告恭恭敬敬送给老厂长;老厂长笑眯眯地接过去,还顺口夸赞了几句。一天一天平静地过去,他的报告依旧整整齐齐躺在老厂长的办公桌上。 虽然黑陶渐渐有些心凉,但每月四十多元的大学毕业生工资,一分不少,结结实实让他端了几个月的“铁饭碗”。不久,他买了一辆时髦的“凤凰牌”自行车;他“卖窑货”的父亲,还专门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走村串巷了大半天,清脆的铃声覆盖了遥远的“货郎鼓”。 几个月后,《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在激越的旋律中,全县掀起“打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企业改革;“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改革中,老厂长光荣退休;一位有“县领导亲戚背景”的供销科的侯科长,成功竞选为新任厂长。侯厂长大刀阔斧,提拔年轻的大学生黑陶为副厂长,对国营陶瓷厂进行全面改革。 黑陶不负众望。他的改革从三个方面进行:先是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干多干少,干孬干好”,月底发到工人手里的工资说明了一切。接着是广开销售门路,不再只靠省外贸公司的订单,开始尝试走“市场”的路子;最后是他的拿手好戏:产品设计创新。他用从小的耳濡目染和大学的系统学习,匠心独运,开发出了许多图案优美、风格各异的产品。有一款叫“仿古指南车”,发掘特有的历史文化,运用细腻的工艺手法,人物古朴,马匹灵动,造型栩栩如生。 陶瓷厂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黑陶也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企业改革先行者、优秀知识分子、“五一”劳动奖章等,一大堆荣耀光环套在他的脖子上……… Read More
4岁的女孩Olivia和她72岁的祖母在悉尼Glenfield人行道上等待过马路时,被超速驾驶并闯红灯的、司机驾照被吊销的车辆撞飞。 Read More
墨尔本Bourke街上的Myer圣诞橱窗开幕活动已经是澳洲人70年的传统,然而,由于亲巴抗议者的威胁,Myer出于安全担忧被迫取消了今年的活动。这引起了联邦议员和维州官员的强烈不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