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网讯)在现代,父母们尽其所能地想把最好的物质和环境提供给孩子的时候,却忽略了,这样养大的孩子很可能生命缺少弹性,一遇到挫折,就会被压垮。我们该醒悟了:为孩子做什么,和为孩子不做什么,一样重要。
有爱,就有期待。虽说是每个父母都在照着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养育他们,我却看到许多矛盾的地方。希望孩子将来是个服务社会的人,现在却让他养尊处优,习惯被服务到底;希望孩子将来面对困境而坚忍不拔,现在却舍不得让他等待;希望孩子随遇而安、开朗乐观,现在却把他限制在精致的物质环境里,让他习惯最方便、最高级的环境。
希望孩子IQ、EQ都够高,现在却让他们一天到晚在虚拟世界里,让大脑成天被动地回应机器讯息,让情感与没有血肉温度的影像互动;希望孩子有怜悯心,却不让他们经验贫穷和不足;希望孩子成为领袖,却不教导他们从仆人学起;希望他们将来脚踏实地,却用双手把他们抱在空中,让他们踏不到现实的土壤……
父母要生活得有弹性
当自杀年龄急速下降到青少年,甚至小学生时,许多人声伐教育体制、社会现实带给孩子们的无形压力过于沉重,却只有很小部分父母自省:“这一代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否也造成了孩子的抗压力太低?”
我也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为了孩子而做的,和为了孩子不做的,一样重要。给孩子和不给孩子的,其实也一样重要。
长久定时定量的浇水,为的不是让植物离开定时定量的水就活不下去,而是让植物健壮到旱季来临时,有更好存活率。帮助孩子建立睡眠习惯很重要,但随着现实变化,在必须调整的时候,孩子和父母要被绑在习惯里,还是继续拥有掌控身体的权力?
我遇过一些父母,生活完全被孩子的吃喝拉睡习惯掌控,再重要再有意义的事,只要和孩子在家午睡或吃饭的时间冲突,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在那种情况下,别想约他们出去旅行,因为孩子会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不好,旅行就没有乐趣了,还不如在家守着舒服。
“就这几年,孩子大了不用午睡,会自己吃喝就好了!”他们如此婉拒别人,也安慰自己。可是几年后,他们继续被孩子的另一些“习惯”操控,仍然没有弹性可言。
虽然我平日在家看重孩子睡眠、饮食习惯,但当周围一些父母躲在家中望着过去旅游照片怀念时,我已经带着孩子在外头长途旅行。
孩子和父母一起接受弹性操练,没有谁完全跟着谁的习惯,大家都伸一点缩一点,学着适应。到了睡眠时间没床睡,车上、手推车里,枕着爸妈的腿,地上铺个布,也可以照睡。我呢,当然把旅行方式和期待调整过,学着大包小包,走走停停,伴随孩子的斗嘴抱怨,意见分歧,享受新的出门方式。
来源:网文